十、三代皇师 作者:雷业成 雷大人在京任职以后,办了几件大事,充分显示了他的才华,深受满朝文武的称颂。咸丰帝自不必说,五年前,还是雷鸣中了皇榜后,在京候职,先帝道光听说他满腹经纶、知识渊搏,就委他到弘德殿任教,主要学生是咸丰,另外还有一位王子伴读。第一天,先帝道光就亲临了弘德殿,对皇子约法三章。第一篇课文就是雷公写的《治国论》,这篇文章真乃一炮打响,咸丰帝听得入迷,这对他后来继帝位起了很大作用,至今先生的教诲尤在耳边回响。 咸丰帝三十一岁驾崩。立六岁的皇太子载淳继位,号曰:“同治”(乃两宫太后共同治理之意)同治帝虽登龙基.仍是一个不谙世事,没有知识的小童,处理国家大事由两宫太后领着他,又不能参政,议事,其实是一个傀儡。 同治帝读书是由恭亲王长子载澄伴读。这载淳从小生得秀美,唇红面白,五官端正。而且聪明过人。开学前,两宫太后对这小皇帝约法三章,最主要的一条是:尊重先生,在教室内不以君臣论,只能以师生论,不然,先生是无法管理的。 第一天上课,雷先生讲的是曹公的《英雄论》这篇英雄论是曹操和刘备在青梅煮酒论英雄时谈的一番话。刘备问操曰:“何谓英雄?”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吞吐乾坤之志,腹藏宇宙之机,有治国安帮之策,具经天纬地之才。”雷公讲述了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要成就大业,必须具备治国安民之术。这里包括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教育、人才等诸方面的学问。 载淳(同治)虽然是一国之君,但毕竟是孩子,先生讲的这些治国之论比较结合实际,听起来也颇有味道。过了一段时间,书归正卷,开始了四书、五经,这些课文枯燥无味,也难以听懂,由于有三条纪律约束,只好耐着性子听下去。时间一长,他们感到厌倦,坐不住了。有一天,皇师在教室等了一个时辰,也不见他们,哪里去了呢?先生找到后花园,只见几个小孩在鱼池边钓鱼,当然是这位小皇帝为首。这时先生不敢以“皇师”自居了,因有规定,只能在教室里是师生关系,其他场合,仍就是君臣关系。 雷公走向前去,行了大礼:“请陛下到弘德殿上课!”“知道了,再玩一会!”先生不好再催。正在为难之际,服侍先生的侍女玉儿看到这种情形,急忙去告诉了西太后的贴身宫女,这位宫女平时和玉儿关系很好,立即禀报太后。载淳见母后来了,马上抽身要走,被太后喊住:“皇儿哪里去?”“孩儿去读书!”“现在是什么时辰了?”“孩儿知错了。”太后狠狠教训了一顿,以后的一段时间里,读书还算勤奋。光阴似箭,转眼已是三年过去,小皇帝已懂事多了。现在先生只是用一个时辰授课,其余时间是自学,但必须按时完成先生布置的课题作业。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皇帝学业大有长进,开始懂得知识的重要性,很尊重先生。他觉得这位皇师学问渊搏,是一位难得的师长。随着年龄的增长,朝廷内的许多事情也就跟随而来,不能表态的事,还要请示太后,越来越觉得时间紧,读书的事无法坚持了,只好命雷公仍回刑部主持工作。 不几年时间,同治帝已是十八、九岁的青年了,这时的载淳已是一表人才,倜傥风流。常言道:“家花没有野花香。”宫中的妃嫔如云,时间一长,也就腻了。一日身边近侍文喜、桂保看出了皇帝的心思,向皇帝献计道:“如今万岁爷已亲政了,许多大事都由陛下说了算,何不微服外出走走,散散心呢?”同治道:“亲政了,时间就更紧,本来朕也想外出走走,只是不方便。”“这有何妨,只有我们三人知道,谁也不会外泄!”于是三个人青衣小帽溜了出去,在一家有名妓院,醉生梦死地玩了个通宵。此后经常出没在这些方。过了段时间,这家妓院也觉得没劲了,又要文喜他们另找地方。这时迎面走来他们幼时的哥们,此人正是恭亲王的儿子载澄,曾经和他一起弘德殿伴读过,彼此都不讲那些礼节,说话也很随便。“听说陛下常在外边走,是吗?”“是呀,在外边走还真有一番情趣哩!”“陛下,我给你介绍几处好地方,愿意吗?”“还有好地方吗?”“有,在东城的迎春院,有西巷的‘一品香’,还有一家最出色的,也是全城最大的一家。名曰:“醉香楼”“你能陪朕一起走走吗?”“臣遵旨!”就这样,他们就经常出没在这些地方。同治的这些行径被雷公知道了,心里很着急,他是皇上,管是管不着的,不管吧,他是自己的学生,也是国家的大事,有责任劝导他一番。一天,雷公来到内宫,参见了皇帝。“先生见我何事?”“恕臣直言,听说陛下常在花柳巷走动吗?这些地方是去不得的,不仅有伤龙体。陛下应将全部精力用在治国上。”“先生的话是有道理的,朕也是偶然走走,请先生不用费心了。” “臣告退。”实际上雷公知道得也太晚了,近半年来,同治帝已是形体消瘦,精神疲倦,而且身上长满了疮,不久,就不能坚持下地走动了,一卧床的消息,就震动了整个朝野。两宫太后也很着急请了御医诊察,服了很多汤药,全都无疗效。御医不便说出皇上染上了花柳病,只说是“出天花”那时的御医也无回春之力,不久,这位风流皇帝就病逝了。同治死时,年仅19岁。西太后听说是近侍文喜、桂保出的歪主意,唆使皇帝逛花柳巷,立即将他二人处死。 国不可一日无君。虽说两宫太后掌握大权,毕竟是幕后操纵,还必须立一个皇帝。找谁呢?有人提出让恭亲王的儿子载澄继位,慈禧太后不同意。她本人提出让醇亲王的儿子载恬继位。这载恬既是她的亲侄儿,又是她妹妹所生,所以说又是外甥,这个大权不能落到别人手里去。三岁的小载恬登上了皇帝位,即是光绪皇帝。这位万岁爷是由太后抱在怀里临朝的。自然没有读过书,三岁的幼童懂得什么呢?过了三年,西太后又要为他物色先生了。雷以諴这位三朝元老,教过上两代皇帝的老臣,自然被选中。一天,西太后请来雷大人,把辅导皇帝读书之事交给他,雷大人当时面有难色,聪明机警的西太后一下就猜中了他的心事:“雷大人,你是几进几出了,又是三朝元老,有真才实学,当此大任,非你莫属,这样吧,你虽是教书,官阶再升一级,升为一品顶戴,今后朝野上下,不管是什么官员,见官高一级!”“臣遵旨。”就这样,雷公又接任第三代皇师了。这一任皇师,一教就是六年,光绪帝学成了文韬武略,成为一个饱学之士。后又接受康、梁等人的新思想,主张变法。但一直遭到西太后的严厉反对,慢慢地夺走了他手中的一切权力,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傀儡皇帝。雷大人此时没有再去刑部了,就在尚书房协助皇帝办理政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