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雷氏网

 找回密码
 加入雷氏家园

微信扫码,快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姓氏研究专著《中华雷氏姓源考》公开发行 ◆雷氏宗亲网文章发布指南 ◆致关注我(本站小编)的宗亲的一封公开信
查看: 5745|回复: 6

雷清炳在贵州仁怀雷氏宗亲联谊会上的发言之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 22:01:23
来自于: - 上海静安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家谱的意义和作用

家谱能让我们的世代子孙,了解本家族经历的历史面貌、时代背景、社会风尚等,家谱是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巨大的资料宝库。它具有法宗思相研究、家庭道德研究、家族制度研究、家族人口繁衍、重大历史事件等方面的研究价值。由此可见,家谱作为史书之一,其作用是相当突出的。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料,一个家族要发展状大,除需要雄厚的物质条件外,还需要足以“强宗固族”的精神条件予以支撑。

家谱研究的另一现实意义是通过家谱研究,满足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谒祖”的需求。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家谱作为一个家族的总记录将各地亲人紧紧地连在一起。

研究家谱的意义,还在于通过对传统家谱内容、体制、结构等的分析,来构建一种能适应社会新时代需要的新型家谱。一部新型家谱或者家族档案其编制原则应即要符合现代家谱的需要,顺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也要具备传统家谱的“敦宗睦族”、“凝聚 血亲”的功能作用。

对于家谱文化发展,如今修纂民间家谱是一个家族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留给后人阅读能引起对美好生活的回忆。而日益安定、富裕的生活,则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和精力。形成宽松的思想氛围和与日俱增的崇祖寻根意识。在乡土社会结构日益呈现松散的情况下,修家谱被认为是维持家族凝聚力的一种途径。人们热情操办家谱的目的之一,就是寻求一种凝聚力。

家谱经过几百年或上千年的发展,成为一种记录一个姓氏源流详备的独特史料。从家族史的角度来看它印证了一个家族的历史进程,对我们今天弘扬家族文化,增强家族凝聚力,都起了很大的作用。家谱是家族史,是家族的史料汇编,属于历史学范围,这已成定论。但作为一种特殊史料,家谱有与正史、方志等其它史料迥然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也就构成了家谱特有的属性。修谱还被视为重新树立家族观和道德规范的途径。在家族概念淡化的今天,与家族相连的很多观念、行为规范也发生变化。家谱维系是一个家族的迁徙传播过程被生动地形容为“开枝散叶” 。叶落总要归根,在游子的眼中,家谱就是根的象征。面对家谱的复兴现象,有专家担心家谱的生命力只能持续一时。青年一代家族意识的日渐淡漠,是家族文化将遭遇或已经遭遇的真正壁垒。

在我国,家谱已有约3000年的历史,而我河口应明公雷氏家族自明万历年间从江西入川以来,只有三百余年的历史,在此之上的雷氏在江西家族体系又是如何呢?基于当时历史条件和战乱社会的原因,祖人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资料,我们可以理解祖人。今后我们的后代有没有这个能力查到有价值的东西得以印证呢?对于这个问题,只有让我们的后代发挥他们的才智和能力去加以完成。

仁怀市中枢城区雷氏宗亲联谊会各位宗亲:你们这这次会议不难看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你们提出把我们四川古蔺三支雷姓始祖雷尚明、雷应明、雷安明直接定为雷绕之后。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的观点是:一是我们这三支代表经过多次研究讨论认为,从目前祖人留给我们的史料资看,要弄清我们一世祖之上,祖人是什么样的结构体系其成功率几乎等于零。所以,目前我们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去讨论和研究;二是我们这三支雷姓从一世祖之后的整个家族体系已经很是清楚的,内部有关事项,我们自已会进一步加以完善;三是希望各支系相互尊重友好相处,不要发生有损于他人家族尊严的行为。

各位宗亲,今天我的这个发言如有不当之处,甚至于有得罪各位的敬请见谅。

最后我用以下几句话结束今天的发言: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炎黄同心,华夏一脉,血浓于水;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谢谢大家!

                        二0一二年五月十三日
发表于 2012-6-3 23:15:29
来自于: - 贵州遵义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00:}
发表于 2012-6-4 12:34:37
来自于: - 湖南衡阳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63:}
发表于 2012-6-4 14:07:28
来自于: - 重庆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63:}

点评

支持: 5.0
支持: 5
  发表于 2012-6-25 17:20
发表于 2012-8-20 20:38:34
来自于: - 贵州贵阳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清炳宗亲执着的追寻,终于找出有力的证据,证明我始迁祖应明公入川时间应为明万历年间。特此更正
发表于 2012-8-21 14:05:33
来自于: - 江苏苏州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63:}
发表于 2013-4-6 10:58:38
来自于: - 贵州贵阳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雷氏家园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站长|手机版|关于雷氏宗亲网|中华雷氏网『leishi.org.cn』 ( 蜀ICP备17004049号-13 )

© 2010-2015 雷氏伟业  建议使用IE8[点击下载]以上浏览器   GMT+8, 2025-4-4 22:40 , 处理时间:0.149657秒, 37次请求 , Gzip On.

Design by 雷氏伟业 @ Discuz! X3.5 --【中华雷氏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