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雷氏网

 找回密码
 加入雷氏家园

微信扫码,快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姓氏研究专著《中华雷氏姓源考》公开发行 ◆雷氏宗亲网文章发布指南 ◆致关注我(本站小编)的宗亲的一封公开信
查看: 3937|回复: 0

客家祖地宁化石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31 12:16:17
来自于: - 福建龙岩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宁化石壁是客家先民迁徙的中转驿站

  宁化石壁为中心的地区成为客家先民迁徙运动的中转驿站,是由其特定条件决定的,不以人们的意志而转移。
  从地理上的自然环境说:武夷山脉既作为屏障,免受邻区动荡,有安全保障的优越,又受到它的局限,与邻区隔絶,扩展了人迹罕至的落后。但在武夷山中段它有“石溪岭脑”的隘口,为沟通闽赣之间的交通捷径,还有开辟水路交通,远往邻区的条件,加上石壁周围地势平坦,有方园百里的自然盆地,便于人们往来停留居住。所以,邻区一遇社会不稳,若有风声鹤唳,人们便蜂拥前来寻找乐土安居,以求生存发展。
  又从人口的增减而言:据《宁化县志》记载: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宁化全县人口为五千人。经唐末五代至北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宁化全县人口增到一万五千人。从天宝元年到元丰三年的三百余年,经历了安史之乱、黄巢起义、藩镇割据的纷争,客家先民因而再次迁移到闽西,宁化全县人口不过增加一万人而已。但从宋神宗元丰期间到宋理宗宝佑年间(公元1253年至1285年)约170余年,宁化全县人口猛增到十一万余人。从南宋末年到明初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宁化全县人口却猛减到四万四千人,以后,一直保持四万余人的适度。宁化全县人口为什么这样暴增暴减呢?这显然是大进大出的人口流通的结果。这也反映客家先民迁徙运动在宁化石壁起着寄居的中转站作用。
  又再从赣南客家姓氏谱籍而言:据《丰城县志》记载:该县谢氏在唐末原居虔州,因黄巢起义,从宁都迁往宁化石壁。又据朱祖振编《石城客家姓氏•石城谱》记载:豫章(今吉安县)罗氏,其四十五世罗尚立者在元代时,由虔州迁往汀州宁化石壁。该谱还记载:在赣州居住的孙、利、池、严、张各姓氏迁往宁化,有的继续迁往汀州各县。《太和王氏谱》记载:东晋琅琊王氏、王导传至十三世王涣之,任虔州刺史留居虔州,其后裔玄郎徙石城,不久迁往宁化。《宁化谱》记载:唐时郑颜华由石城处迁至宁化招贤里。又据:赖启华主编的《早期客家摇篮——宁都》刊载的《宁都客家部分姓氏迁徙表》中收集了50个客家姓氏,其中有25个姓氏明确记载迁至宁化,有6个姓氏简单地说迁往闽西,另有14个姓氏没有说明迁往何地。〔4〕由此可见,宁化石壁的确起着赣南客家先民迁移时的驿站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雷氏家园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站长|手机版|关于雷氏宗亲网|中华雷氏网『leishi.org.cn』 ( 蜀ICP备17004049号-13 )

© 2010-2015 雷氏伟业  建议使用IE8[点击下载]以上浏览器   GMT+8, 2025-5-23 12:54 , 处理时间:0.074721秒, 22次请求 , Gzip On.

Design by 雷氏伟业 @ Discuz! X3.5 --【中华雷氏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