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雷智平 于 2011-11-28 14:13 编辑
内江“雷姓”源流小考
雷智平
地处川南的内江素有甜城之称,又有书画之乡的美誉。早在夏商时期内江人的祖先——资阳人就在这里辛勤劳作,繁衍生息。据史料记载内江在千百年的历史沿革中或因战乱或因疫病流行或自然灾害,曾几度出现人烟稀少,田地荒无的悲凉景象.致宋末元初.元末明初.明末清初.明洪武二十四年、清康熙年间大量外省人或“插占卜业”或“自来报垦”或“奉治移来”或“经商定籍”客家内江。其中又以湖广福建广东人居多。所以现在内江各姓的祖人绝大多数是外迁而来。其中“雷姓”也不例外。雷姓的起源为古诸侯国——方雷氏。《山海经》载:“炎帝娶莽水氏女,生临,临生帝承,帝承生帝明,帝明生帝宜,帝宜生帝来,帝来生帝里,帝里生榆罔,榆罔之子居雷泽”。雷也就成为榆罔之子的代称,后来雷助轩辕战伐蚩尤,得胜有功,受封于方山,建立诸侯国——方雷氏。雷成为方雷氏的部落首领也叫方雷氏。后方雷氏诸侯国分出雷方两姓两个群体,以国为姓单姓雷单姓方,后从方姓中又分化出邝姓。《帝王世纪》:神农世系,神农、帝承、帝临、帝明、帝直、帝来、帝衰、帝榆罔。《方氏族谱》:神农娶莽水氏女,生临,临生帝承,帝承生帝明,帝明生帝宜,帝宜生帝来,帝来生帝里,帝里生榆罔,榆罔生雷,封于方山,因地为氏焉。《通志·氏族略二》:雷氏,方雷氏之后。女为黄帝妃,生元枵,盖古诸侯之国。《姓氏寻源》卷十《辩证》云:古诸侯国有方雷氏,后以国氏,单姓雷。《史记五帝本纪》: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司马贞索隐引晋皇甫谧曰:元妃西陵氏女,曰累祖,生昌意。次妃方雷氏女,曰女节,生青阳。榆罔二十六年(公元前4513年),轩辕氏大酋长姬邦卉平定四方,迫榆罔让位,正式称帝,以涿鹿为都,国号黄帝,史称黄帝轩辕氏。方雷氏因协助黄帝平定四方有功,受封于方山,建立诸侯国。《素问著至教书论》说:“黄帝坐明堂,召雷公问之。”《姓氏考略》载:东汉末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有“潳山蛮”和“南安羌”改姓为雷。 近些年凭笔者对乡土文化的浓厚兴趣,从通过走访和收集到的家乘谱牒来看:分布在内江的雷姓主要有四个源头:一是元末明初自楚迁内的简西雷家营山雷姓。(现简阳雷家镇)其次是明洪武二年己酉岁来自湖南皇州府麻城县孝感乡奉文填川的内江白市镇千秋里雷姓。(现内江东兴区杨家)三是清康熙年从贵州独山县麻万乡移内的李家井雷姓。(现内江市中区靖民镇)四是清康熙五十八年从广东海丰徒内的冯翊堂雷姓。民国年间这几源雷姓“联宗”合流在一起。但为使脉络清晰却依然分别保留自己的 字辈谱。千秋里雷姓字辈谱为:朝应可天思贤世,声正佑启孝顺名,国长庆,家永兴.祖有神,万方钦.继述肇基杨功德,光裕迪吉达乾坤. 李家井雷姓字辈谱为:启.玉.动.泽.有.锡.春.长.盛.朝.庭。冯翊堂雷姓却分为上下六房字辈谱。上六房字辈谱为:汉扬有先。天(国)清(章)道远。家绍吉祥。永世和正。德厚源长。下六房字辈谱为:汉扬洪山三。仁义礼智信。培德家声远。忠孝能国定。昌杰辉富绍。章毅永振邦。究其故据《冯翊堂雷氏族谱》记载:康熙五十八年雷廷显、雷廷应两兄弟自粤海丰县入内为示区别兄为上弟为下,又为都生六子故称上下六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