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氏企业集团与雷印华
清代最有影响的皇家建筑设计师“样式雷”的后人,从一个一文不名的打工仔,打拼成如今拥有过亿资产的集房地产、化工、贸易、食品、矿业、影视文化等多种产业的雷氏企业集团董事长。他在发展事业的同时,将发展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
■个人简历
1974年12月27日,山东省肥城市出生。
1991年-1997年,参军到部队。
1999年-2001年,在河北、北京创业,先后在北京天鸿、北京中房集团任职。
2002年12月26日,成立北京兴运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并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2007年9月15日,成立雷氏企业集团,并成立“样式雷古建艺术研究中心”。
创业篇
追溯历史,雷印华算是“样式雷”家族的第十代传人。由于“样式雷”家族的嫡系传人到第八代后无后,所以“样式雷”的后人都是其旁支,雷印华也是其中一位。他对于祖辈的辉煌心存敬畏,并且有一个美好的梦想,那就是要发扬中式建筑文化,打造“样式雷”精品住宅,续写祖辈的传奇。对于这个他称之为“一辈子的事业”,他奔走呼吁,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现着。
“样式雷”
及雷氏家族
“样式雷”及雷氏家族的传奇故事对一些人来并不陌生。从雷发达起,直到清朝末年的雷献彩止,雷家八代都任工部样式房掌案,负责皇家建筑的设计与营造。这200多年间的皇家宫殿、园林、坛庙、陵寝、工厂、学堂等建筑的设计,都是雷氏族人负责的。据统计,中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故宫、颐和园、圆明园等众多的中国古代艺术巅峰之作,都倾注了雷氏家族的心血。
雷献彩之后,样式雷逐渐淡出了历史的视线,开始没落了,其后人主要分散在广东、山东、江西等地,多数人已经不再从事建筑行业。雷印华是雷家的第十代传人,也是这么多雷家后人中,唯一一个还从事建筑行业的人。
后人艰难创业
辛亥革命后,清王朝退出历史舞台,皇家建筑设计和样式房差务也随之消失。据雷氏族谱记载及雷家后裔口述,第八代“样式雷”雷献彩曾先后两娶,却皆“无出”。如此,延续了八代的样式雷传承就此终结。在接踵而至的乱世中,雷氏家道迅速败落,其后人也流离到了不同的地方,生活也日渐贫困。
雷印华就出生在山东省肥城市的一个农村家庭,祖父雷献海,与“样式雷”第八代传人雷献彩同辈。如此算来,他就是第十代。雷印华的家境贫寒,祖辈的荣耀似乎也仅存在于祖父的故事里,跟他好像毫无关系。
跟许多农家子弟一样,雷印华渴望走出农村,改变贫穷的命运,而当兵成了最快捷的方式。经过一番政审,他入伍来到了太行山解放军某导弹发射基地,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一下子就当了6年兵。退伍后,他又回到了山东肥城的老家。
此时,改革开放的浪潮已经席卷了中国,为摆脱贫困的生活,雷印华选择离开家乡出外打拼。他揣着55元钱只身来到了陌生的北京城。“那时候,我就想当个包工头,因为我们村的包工头都挣到了钱,娶上了媳妇。我要是挣了钱,回家也盖上五间大瓦房,娶妻生子。”雷印华大笑着说。
可是,一个愣头小子,刚来北京,无论如何是无法一下子当上包工头的。“我围着二环、三环不知走了多少回,因为没钱,不能坐车,就是用两条腿走路,为的就是能在环线边上的工地找个活干。”
雷印华只能靠给工地打零工糊口。在近两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做过搬运工、装修工、电暖工等十几个工种。在当时的情况下,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的梦想看起来是那么遥远。
不过,凭借着自身的勤奋敬业和苦干精神,雷印华终获得机遇的垂青。雷印华在一次与北京新发地在建项目天伦锦城的总经理谈业务的时候,该经理发现雷印华是个比较有想法的人,经过多轮谈判,决定将项目承包给他。靠着一股子自信和之前积累的实际管理经验,通过这个项目,他终于赚到了创业路上的第一桶金。2002年12月26日,属于雷印华的公司北京兴运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金1000万。
事业逐步发展
兴运达公司成立后,雷印华的公司就接到了两个房地产项目,与北京新发地农贸市场合作开发的新发地生活园区共19座塔楼以及新发地农贸批发市场的两个仓库。
这是公司承接的第一个工程,成败关乎了公司的存亡。可是,好事多磨,2003年春天碰上了“非典”。为了度过这场灾难,雷印华的军人气质显露了出来,他在工地划出隔离区,采取了严密细致的防范措施,每天亲临现场指挥。就这样,工地的工人没有一个人感染。最终,两个项目都高质量如期完成,彻底改变了新发地农贸市场原来的“脏、乱、差”的形象,成为了首都“菜篮子”工程的生力军。雷印华的兴运达公司也从此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公司开始驶入快车道。
2004年,雷印华又开发了琉璃河兴运达小区,同时建成了北京琉璃河镇科技大厦,成为当地的亮点。2005年,雷印华又干了一件震动京城房地产行业的事,他欲出资7.5亿元收购国资委旗下的双建房地产公司及其“双建花园”项目。尽管后来因为项目自身的产权等诸多问题,此项收购计划并未成功,但是,雷印华已经以“一匹黑马”的姿态杀入了京城房产界。
除了在房地产界拼搏外,他还创立了北京华鑫广源商贸有限公司和北京中艺化星影视有限公司,雷印华的事业从此逐步发展起来。这也让他有了资金和实力传承“样式雷”,将其进一步发扬光大。
“样式雷”公司成立
事业上已经颇有成就的雷印华,心中始终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延续先辈们“样式雷”家族的数百年传奇品牌。作为雷氏家族的第十代后人,雷印华意欲继承雷家建筑的遗风,使得样式雷建筑文化在新时代重放异彩。
2007年,中秋节来临之际,政协礼堂内高朋满座,雷印华终于朝着他的梦想起步了。就在当天,雷氏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开始着手打造雷氏风格的精品住宅。消息一出,即吸引了众多人的关注。一时间,沉寂多年的“样式雷”再次回到了大家的视线内。
雷氏集团成立的同时,还成立了“样式雷古建艺术研究中心”,这一切都标志着雷印华正式踏上了被其称为“一辈子的事业”的复兴中国古建艺术的艰苦历程。据雷印华介绍,该公司已经积极筹备在香港上市,力争将“样式雷”的名号发扬光大。
奔走呼吁求支持
对于雷印华要再现“样式雷”建筑的做法,很多人不理解,有的人甚至在他的博客上骂他,又不是正宗嫡系传人,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纯粹一个“神经病”。可是,面对诸多非议,他执拗地认为,这件事做得有意义。
雷印华说,样式雷的嫡系传人已经没有了,难道“样式雷”也就要跟着断吗?身为雷家的后人,自己有义务担起这个重担。看到北京古老的都城,日渐受到西方建筑文化的冲击,中国的味道越来越少,外国人来到北京,已经不知道中式建筑是什么模样,他很着急。公司成立后,他一方面到处奔走呼吁各地政府采取措施,不使古老的“样式雷”建筑文化失传,一方面从自己的公司做起,从项目策划运作到施工各个环节,都力图体现“雷氏”精髓。
雷印华的呼吁没有白费,他得到了诸多古建专家的支持,比如著名古建大师罗哲文就成了他研究中心的顾问。他笑着告诉记者,他中心的班子成员也许是世界上年龄最大的,平均年龄达到了70多岁,都是一些年高德劭的古建大师。
同时,为了宣传“样式雷”,他的影视公司投资3000万元,拍摄了30集电视连续剧《天工》,从历史的角度再现了“样式雷”的精湛技艺和不朽传奇。“知道‘样式雷’的人很少,主要是因为宣传和呼吁不够,相信此部电视剧的播映,将会改善这种局面,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样式雷’。”雷印华对记者说。
兴建“样式雷”小区
雷印华的呼吁首先得到了他的家乡山东省相关领导的支持。省里拿出38块地,让他挑一块,建一座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城”。
据了解,最后选定的这块地位于济南中心区的西郊大学城区域,由政府出资6个多亿打造,总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完全采用“样式雷”的建筑艺术,该项目雷印华命名为“齐鲁园”。该项目已经在今年的10月10日正式启动了,建成后将重现“样式雷”的建筑特色,成为中国首个纯粹中国味的文化园区。
雷印华告诉记者,他的公司在海淀区的圆明园西路有一块地,建筑面积达到了45万平方米,项目名为“军兴花园”,将建成“样式雷”风格的充满中国古典建筑风味的小区。该小区将在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入市。另外,雷印华在延庆还有一块地,建筑面积为10万平方米,也要建“样式雷”式样的小区,他将小区命名为“幸运嘉园”,准备将沙盘也完全按照“样式雷”的熨样做成,他目前正在寻找懂得古代工艺的老艺人。
另外,雷印华还准备在他的家乡孙伯村建一个纯粹的“样式雷”住宅。从建筑材料到工艺以及具体建造程序,都完全采用古代的方式,房子里不会出现水泥、钢筋等现代的建筑材料,都用古代材质,并且纯粹用手工进行。现在设计图纸基本出来了,明年就会动工。
不过,雷印华也告诉记者,复兴中国古代建筑艺术这是一件长期的工作,需要许多中国人都来参与,单凭他一个人,力量还是太小。他呼吁,大家都能来重视这件事,让真正的中式建筑文化传承下去。
“样式雷”家族的八代传承
回溯篇
故宫、颐和园、清东陵……当你徜徉其间,感叹古人技艺非凡时,你也许没有想到,这些占据了中国1/5世界遗产的建筑设计,都是出自一个姓雷的神秘家族。这个家族占据清朝皇家建筑师席位达260年之久,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一段空前绝后的建筑传奇。
八代皇家建筑师
“样式雷”是清代一个著名的建筑世家的总称,他们专给皇帝和各种高层人士建造房子,这个世家姓雷。所谓世家,那是实至名归,因为从第一代雷发达直至第八代雷献彩,雷家八代都是皇家御用建筑师。从康熙中期至民国初年的200多年时间里,雷家为清朝历代皇帝设计修建了大量皇家建筑。
雷氏家族原籍江西,从第一代“样式雷”雷发达在康熙年间由江宁(南京)来到北京时就居住在海淀镇,雷家共有八代作为清朝样式房的掌案人,中间分别为第二代雷金玉,第三代雷声澄,第四代雷家玮、雷家玺、雷家瑞三兄弟,第五代雷景修,第六代雷思起,第七代雷廷昌,第八代雷献彩。
“样式雷”在八代的传承中,出现了不少传奇人物,雷金玉就是其中的一位。尽管雷发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奉为“样式雷”的鼻祖,但“样式雷”真正走上传奇之路是从第二代雷金玉开始的。曾组织营造学社的朱启钤先生在《样式雷考》一文中指出,在“样式雷”家族中,声誉最好、名气最大、最受朝廷赏识的应该是第二代“样式雷”。雷金玉在近花甲之年的时候,因为圆明园的修建而开始执掌样式房的工作。
雷金玉去世后,雷家举家南迁。只有小夫人张氏没有随家族南迁,而是带着三个月大的儿子雷声澄独自留在了京城。眼看着雷家的传承就要中断,正是这位小夫人怀抱幼子到工部据理力争,让他继承父业,为雷声澄争得成年后重掌样式房的资格。成年后的雷声澄也非常敬业,据说后来竟然是活活累死的。
研究样式雷多年的天津大学建筑系教授王其亨认为,在全世界,找不到这样一个家族,前后延续200多年,一直从事最高级建筑的设计。
设计众多伟大古建
“样式雷”建筑世家经过八代人的智慧和汗水,留下了众多伟大的古建作品,也为中国乃至世界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样式雷”的作品非常多,包括故宫、北海、中海、南海、圆明园、万春园、颐和园、景山、天坛、清东陵、清西陵等。这其中有宫殿、园林、坛庙、陵寝,也有京城大量的衙署、王府、私宅以及御道、河堤,还有彩画、瓷砖、珐琅、景泰蓝等。此外,还有承德避暑山庄、杭州的行宫等著名皇家建筑。总之,占据了中国1/5世界遗产的建筑设计,都出自雷家人之手。
另外,在战乱年间,雷家人还从事了大量皇家建筑的修复工作。八国联军再次入侵时,北京城和城内外各类皇家建筑再度遭到破坏,雷廷昌及雷献彩主持了大规模修复、重建工程,如北京正阳门及箭楼等城楼、大高玄殿、中南海等。雷家为中国古代建筑作出了巨大贡献。
雷印华告诉记者,“样式雷”的作品非常讲究选址,并在建筑设计上保证房屋冬暖夏凉,很多建筑工艺就算拿到今天都很先进。同时,样式雷的作品轴线感特别强,我们到东陵可以看那里的景物和建筑是相互对应的。每走一步你都会发现,建筑和环境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了真正的“天人合一”。
皇家恩宠世代不衰
由于设计建造了众多的皇家建筑,雷氏家族不仅在建筑界威望非常高,在当时清朝的地位也非常尊贵。北京的官员们,甚至康熙、乾隆及至后来的慈禧太后、光绪、同治等,都和雷家关系密切。雷家所受到的恩宠,是当时任何建筑师都无法比及的。
据雷家后人介绍,第二代“样式雷”雷金玉曾经跟随父亲雷发达修建畅春园,在上梁的时候,康熙发现雷金玉很年轻,可是技艺非凡,于是就召见他谈话。谈话当中又发现他才思敏捷,正好两个人年龄也相当,康熙非常欣赏他,马上封他做了七品官,并拿七品的俸禄,而且让他掌管皇家的建筑设计。至今,在雷金玉的碑文中还记录着这个故事。并且在康熙的诗里,写到畅春园记的时候,还专门写了一段话,意思大概是说工匠里有一个人技艺非凡,我今天还非常挂念他。
雷金玉因其高超的技艺,还赢得了雍正皇帝的赏识,在他70岁大寿时,雍正帝赐给了他“古稀”二字匾额。雷金玉去世后,雍正除了赏赐给他的家人金银外,还下旨令皇家驿站沿途照料运送灵柩返回南京安葬,这样的礼遇在当时已经是非常高了。
让样式雷家族荣耀达到顶峰的是其第七代传人雷廷昌,雷廷昌在接任样式房掌班时,主持重建了天坛祈年殿、紫禁城太和门以及慈禧太后万寿庆典的点景楼台等。第二年,他因为惠陵金券合龙和隆恩殿上梁有功而被朝廷赐为二品官。
与封建王朝一起没落
“样式雷”在第八代传人雷献彩之后就开始没落了。因为辛亥革命后,作为皇家建筑设计的样式房差务也就随之消失。雷献彩也没能留下子嗣。他在经历着失业的痛苦时,还要忍受无人后继香火的悲哀,双重打击使得这位末代“样式雷”郁郁而终。
据王其亨教授解释,除了历史原因,“样式雷”的没落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吸毒。样式雷图档的记载显示,至少从雷思起、雷廷昌起就开始抽鸦片。雷思起、雷廷昌都有伤,一个是腿,一个是腰,吸毒可能是为了止疼,然后就吸上瘾了。
清朝败亡,各地战乱频繁,雷氏家道随之迅速败落,几乎没有人再从事建筑行业。家族后人为生计所迫,开始瓜分和变卖家中的图档收藏。由于“样式雷”声名显赫,这些图档在市面上十分抢手,并开始流往海外。所幸,一些有识之士注意到这个问题,尤其是以朱启钤先生为首的营造学社发动文人及相关机构将大量图纸和烫样收购回来。
1930年,“样式雷”后人将大部分图档卖给了当时的北平图书馆,卖了4500块银圆。据说当时的图纸和烫样足足装满了10卡车。这使得大部分图档又获得了保藏。然而,当时仍有部分图档分散在雷氏后人手里。
1964年底,两位雷氏后人来到北京市文物局。他们带来了一平板三轮的“样式雷”画样。市领导请他们吃了一顿炖肉烙饼,开了一张收据。“文革”开始后,雷氏后人将剩下的图纸和烫样都偷偷烧掉了。“样式雷”逐渐淡出了历史的视线。
雷家子孙兴亡继绝
9月9日,作为中国获得的第五个世界记忆遗产项目,“样式雷”建筑图档实物现身中国国家图书馆。展览的是从现存于世的清代样式雷图档中遴选出的276件,绝大部分是首次展出。有文华殿(文渊阁)立样全图、圆明园内文源阁图样;有反映圆明园的来水情况的“圆明园来水河道全图”、天坛的第一手修建史料――“天坛工程做法及工料册”。“样式雷”开始重新进入世人的视线中。作为雷家的后裔,雷印华觉得自己有必要站出来点燃复兴古典建筑文化的火种。
据雷印华介绍,在世界上的建筑世家文化中,“样式雷”是迄今保存最完整的。既有实物、也有图档,还有建筑原型。日本人对于雷家的建筑特别推崇。王其亨教授在研究“样式雷”的过程中,很多日本人都无偿地把流落到海外的图档提供给他研究。现在日本的很多建筑都还保留“样式雷”作品的理念。
“尽管我不是‘样式雷’的嫡系传人,但毕竟是雷家的子孙,而且也是从事建筑行业的,复兴中国建筑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事,就算不是姓雷的,也有义务。”雷印华对记者说。
“样式雷”的作品,不论是从建筑理念,还是实际建造上,都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尽管其传承断裂了,但是,相信其传奇必然还会继续演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