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雷氏网

 找回密码
 加入雷氏家园

微信扫码,快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姓氏研究专著《中华雷氏姓源考》公开发行 ◆雷氏宗亲网文章发布指南 ◆致关注我(本站小编)的宗亲的一封公开信
查看: 7209|回复: 1

从平遥古城走出的国家对外贸易部部长 ——雷任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19 18:34:11
来自于: - 湖北十堰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山西省的名城--平遥古城是雷任民的故乡。
  雷任民5岁开始读私塾,回平遥后,入平遥第一高小读书。1924年,雷任民高小毕业,考入本县社会贤达当年创办的励志中学(现为平遥中学),成为该校首批40名学生之一。1926年,雷任民初中毕业,考入美国教会"公理会"按照近代教育制度开办的汾阳铭义中学。1927年,雷任民在山西汾阳中学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从此走上革命道路。
  1928年底,雷任民考取北平大学法学院经济系。后接任北平团市委组织部长,1934年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就读经济学研究生。
  雷任民亲身经历了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创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改革开放等各个历史时期诸多重大历史事件,自然成为历史工作者关注的对象。在雷任民的人生乐章中,前部,他是一个革命者,为砸碎旧世界而不懈地奋斗;后部,他是一个建设者,为建设新世界而努力地工作。期间,曾文曾武,亦军亦政,屡当大任,不辱使命。特别是在新中国外贸战线的经历,简直就是一部新中国外贸史的缩影。漫长的革命生涯,雷任民虽然经历了坎坷,经历了挫折,但他能够跟随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进,汲取前进的动力,进而演绎精彩的人生。
 
  回国报效祖国 投身抗战洪流
  
   "西安事变"爆发后,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雷任民率先做出表率,于1937年返回祖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肩负使命,回到太原,党的关系转至中共山西工委。牺盟会代表大会选举他为总会常委。薄一波安排他到总会组织训练委员会任委员、主任,负责抗日救亡干部的培训工作。1937年8月2日,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937年底至1938年初,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二、三、四纵队先后成立。共产党员薄一波、张文昂、戎子和、雷任民分任4个纵队的政委。太原失守前夕,雷任民领导整顿了晋西北牺盟会的基层组织,同时协同中共地方党组织和战动总会,在全面发动群众,贯彻抗日政策,实行减租减息,扩建人民武装,筹粮筹款支援前线等各方面,进行了积极而卓有成效的工作。1939年3月25日,阎锡山在陕西秋林镇召开"晋绥军政民高级干部会议",薄一波调山西省政府建设厅任厅长,雷任民调第二战区任少将高级参事。会后,雷任民受八路军驻第二战区办事处主任王世英委托,从秋林直接去了延安,向党中央、毛主席汇报秋林会议情况。毛泽东非常重视秋林会议的情况,亲自请雷任民吃饭,听取汇报。当汇报到阎锡山说"蒋介石准备向日本人妥协,这种形势要看清楚。天快要下雨了,要赶快准备雨伞"时,毛泽东幽默的用筷子比划了一个打伞的动作,说:"阎老西要准备雨伞,你们也要赶快准备雨伞嘛!"

  肃清部队内部的顽固分子,四纵队战斗力大提高
  1939年,雷任民回到晋西北,向纵队党委传达了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尔后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从政治、组织、军事上做好了应付突然事变的准备。12月1日,阎锡山即命晋绥军向新军和八路军大举进攻,12月事变爆发,12月12日夜,四纵队一举肃清了部队内部全部反动军官。雷任民任纵队司令员兼政委。1940年春夏,日军连续向晋西北发动"扫荡",悬赏通缉续范亭和雷任民。四纵队与12O师及其他新军部队奋起反击,经38天血战,粉碎了敌人的"扫 荡",收复了临、方、岚县县城。8月至10月,雷任民、孙超群率部队参加"百团大战",破袭太汾、汾离公路,在汾阳、文水、交城、静乐地区,连续进行反击、袭击、伏击作战,予敌重创。此外,部队还担负着由平川往山区运粮的任务。规模最大的一次,四纵队三个团掩护120 余辆马车组成的庞大运粮车队,从晋中平原边打边走,连续突破敌人数重封锁线,将粮食安全运进山区,解决了部队的吃饭问题。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四纵队斗志高昂,战斗力强,成为晋西北地区能够独立执行作战任务的主力部队之一。抗日战争胜利后,以四纵队为基础的部队,分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第三军、西北野战军、第一野战军,在解放战争中为人民再立新功。
          1940年2月贺龙在临县窑头村召开120师和晋西北新军旅          签订合作贸易
    以上班干部会,会后合影,左二贺龙,左一雷任民
  延安。毛泽东说:"你这次是共产党员回娘家了。"
  1942年2月下旬,根据中央指示,贺龙率雷任民等旅级干部赴延安参加中央党校整风学习。毛泽东亲切会见了他们,特别对雷任民说:"任民同志,你这次是共产党员回娘家来了。"置身于无数革命同志中间,使他心中油然升起一种前所未有的涓涓溪流汇入汪洋大海的感受,他如饥似渴地汲取马克思主义的营养。延安开展大生产运动,雷任民很快学会了纺线、种菜等各种技能。在延安的三年半,不但增强了与工农的感情,而且对延安精神的精髓体会得更加深刻,感觉终身受益。
  周恩来总理点名雷任民出席莫斯科国际经济会议
  1949年10月,中央贸易部成立。1951年5月,雷任民完成接收港九国民党政府起义机构的任务后,调中央贸易部任副部长。1952年4月,一个规模空前,旨在打破冷战铁幕,沟通东西方贸易的大型国际经济会议在莫斯科召开。中组部提出,雷任民正在抓经贸系统的"三反、五反",可否不去。总理说:"让他去,让他去交朋友,见一见世面。"根据周恩来的指示,有关部门经反复斟酌,最后确定了中国代表团25人名单。南汉宸和雷任民分任正副团长。雷任民在发展国际贸易组会议上做了长篇发言。雷任民的发言观点鲜明、情辞恳切,给各国与会代表留下深刻印象,大大增强了他们同中国代表团进行贸易接触的兴趣。莫斯科会议除了圆满完成预定议程外,还取得了另一项重要成果,就是成立了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同时倡议各国也成立贸易促进团体。
          
                     雷任民(右一)和周恩来一同接见外宾
  在新中国外贸史上书写出许多"第一次"

  1952年9月3日,对外贸易部成立,叶季壮任部长,雷任民任常务副部长。在这个岗位上,雷任民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在新中国外贸史上书写出许多"第一次"。10月4日,中锡贸易协定签订。这是新中国同未建交,且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政府间签订的第一个贸易协定,不但确定了中锡两国友好合作关系,而且从东南亚方向打开了"封锁禁运"的缺口。雷任民主持了其中第一、二两次谈判。12月18日,雷任民与锡兰代表在中锡第一个米胶五年协定上签字。 1953年3月14日,巴基斯坦同中国签订了互相供应棉花、煤炭的贸易协定。同年 11月,印尼政府经济贸易代表团访问北京,雷任民与印尼政府代表在两国政府间第一个贸易协定上签字。
  1962年,锡兰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访华,两国政府间签订了第三个5年协定。1967年两国政府又签订了第四个5年协定,双边贸易额稳步增长。1952年4月的莫斯科会议结束后,雷任民根据周恩来的指示暂未回国,留在莫斯科与苏联和芬兰两国政府代表谈判中苏芬三角贸易协议。三角贸易协定签字后仅一个月,中芬双方开始双边贸易谈判。1953年6月5日,雷任民与芬兰政府代表在《贸易和支付协定》上签字。这是新中国与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政府间双边贸易协定。1953年6月19日至7月14日,英国贸促会副主席罗宾逊夫人和秘书长罗兰 伯杰,不顾外来压力,组织了一个英国工商界代表团访问中国。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访华的西方贸易代表团。
  出席日内瓦会议周恩来确定会议任务与雷任民的角色
  1954年召开的日内瓦会议,是由中、苏、美、英、法等国参加的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政治会议,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为促成印度支那停战做出了举世公认的贡献。但鲜为人知的是,在这次政治会议上,周恩来还领导雷任民等贸易工作者,打了一场漂亮的贸易仗。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参加的大型国际会议。经过中央书记处讨论确定的名单是:首席代表周恩来,代表张闻天、王稼祥、李克农,秘书长王炳南,首席顾问雷任民。之所将雷任民由正式代表变为首席顾问,主要考虑,日内瓦会议是一次政治会议,重点须突出。同时顾问的身份便于雷任民出入各种会外场合开展活动。周恩来指示,由雷任民主持一次记者招待会,系统回答各国朋友提出的中国经贸方面的问题。会后,西欧主要国家的报纸登载了雷任民的讲话和答问,有些报道十分精彩:"从周恩来和他的助手身上,可以看出中国人的自信和组织能力。他们具有没有大国架子的大国风度。"日内瓦会议期间,雷任民除将英国作为突破口重点接触外,还带领外贸工作者,与瑞士、西德、荷兰、意大利、法国等国的官员和工商界人士进行了广泛接触,周恩来亲自接见了其中一些重要人士,对他们给以热情的支持和鼓励。日内瓦会议后,中法两国贸易活动日趋活跃,法国各界主张同中国建交和发展贸易关系的呼声逐年增高。
  1964年1月,法国成为第一个与新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国。随着贸易关系的不断发展,中国与摩洛哥、阿尔及利亚、意大利正式建交。内瓦会议后,雷任民主持召开了外贸部第一次扩大对港澳出口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央对外贸易部关于进一步扩大对香港、澳门出口(包括经港澳 转口东南亚)的工作方案(草案)》,确定了对港澳地区的贸易方针。
          
                     1984年雷任民和江泽民在一起
  经受"文革"洗礼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雷任民被造反派戴上"叛徒"(坐过国民党的监狱)、"特务"(做过阎锡山的统战工作)、"汉奸"(在日本留过学)和"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四顶又黑又大的帽子,被关进"专政大队",失去人身自由。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逝世。雷任民非常想最后看总理一眼,但以他当时的处境根本没有这种可能。小女儿看出了他的心思,说:"我替您去!"她拿了一张戴红领巾时在机场给总理献花的大照片去闯,凭这张照片和真情,卫士准她进入灵堂。
  1979年至1983年,雷任民担任第五届全国人大法制委员会委员,参与了"文革"后的法制恢复、建设工作。雷任民去看望老领导陈云。陈云挥毫为他写了两幅字,一幅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幅是"闻鸡晨舞剑,借萤夜读书",勉励他耄耋之年扬鞭奋蹄,为人民再作贡献。
  1983年3月15日,中国国际贸易中心(简称"国贸中心")筹建领导小组成立,外经贸部副部长魏玉明任组长,外经贸部顾问雷任民和北京市副市长张百发任副组长。雷任民此时已73岁高龄,但他思想不老,全力支持并投入这一新生事物。多年后,谈起国贸中心得以蓬勃发展的原因时,雷任民总结:合作伙伴好,合作基础好,国家政策好,经营管理好。总之是赶上了好时候。

  幸福晚年 为国家繁荣继续做贡献
  离休后,雷任民仍关心着外经贸事业,先后担任外经贸部顾问和特邀顾问,尽自己所能,为外贸事业的发展做一些有益的工作。除此之外,雷任民还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中国国际友谊促进会、中日友好协会、中国对外服务工作行业协会、中国老年基金会、中华全国老年体育协会、中华名人协会等社会团体中担任了名誉职务,经常应邀参加这些团体的各种活动,把自己的经验和余热贡献出来。
  雷任民一生爱好广泛,网球是最爱。说来难以置信,他一直打到92岁。1992年10月,"北京国际元老杯网球赛"在先农坛体育场举行,中直机关的老同志也组队参赛。比赛期间,以省、军、部级以上的老干部、老将军、老专家组成的"八十不老网球队"宣告成立。网球队的活动丰富多彩,他们和国际友人赛,和外省市的老年队赛,还和小娃娃比赛,别开生面的"老少网球邀请赛"最为有趣。雷任民形容这种祖孙满场飞的有趣情景时说:"战术是孙子兵法,效果是孙子疗法,真正是国际创举。"
  雷任民晚年接受过很多采访,电视文献片是其中一大类。《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周恩来》、《百年恩来》、《新中国重大决策纪实》、《新中国外交》、《三晋丰碑》等文献片中,都留下他的声音和身影。雷任民清晰的记忆,敏捷的思维,精辟的见解,风趣的评论,每每使主创人员惊讶不已,难以相信这是一位90高龄的老人。
  回眸人生,雷任民可以问心无愧:"我为新中国的创建和建设尽了自己的力。"
           

发表于 2012-9-19 20:32:19
来自于: - 广东肇庆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soso_e16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雷氏家园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站长|手机版|关于雷氏宗亲网|中华雷氏网『leishi.org.cn』 ( 蜀ICP备17004049号-13 )

© 2010-2015 雷氏伟业  建议使用IE8[点击下载]以上浏览器   GMT+8, 2025-4-4 21:52 , 处理时间:0.148079秒, 36次请求 , Gzip On.

Design by 雷氏伟业 @ Discuz! X3.5 --【中华雷氏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