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雷氏网

 找回密码
 加入雷氏家园

微信扫码,快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姓氏研究专著《中华雷氏姓源考》公开发行 ◆雷氏宗亲网文章发布指南 ◆致关注我(本站小编)的宗亲的一封公开信
查看: 4028|回复: 0

转:雷强赴俄培训:飞出44次眼镜蛇机动 172次尾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23 08:56:18
来自于: - 贵州黔东南州凯里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空军级试飞专家雷强

为圆“强军梦”而奋飞

——记空军级试飞专家、歼-10飞机首席试飞员、一等功荣立者雷强

中新网8月22日电 在人民空军的鹰阵里,雷强极具传奇色彩;在中国航空工业领域,雷强的名字更是如雷贯耳——

他是首批“空军级试飞专家”,“空军功勋飞行员”金质奖章获得者;

他把我国自主研制生产的第一架歼-10飞机飞上蓝天,创造了出厂试飞史上的“10项第一”;

他参与完成100多个重大科研试飞项目,取得40多项科研成果,填补了我国战斗机试飞史上多项空白;

他是我军第一个三角翼飞机、K-8教练机尾旋的首席试飞员和教员,带教过20多个国家近200名飞行员;

他驾驶过国内外12个不同性能的机种达34个机型,经他试飞出厂的飞机可以装备6个航空兵团;

他遭遇各类重大空中特情上百起,次次化险为夷,挽回国家财产几十亿元;

他是空军战斗机试飞员中年龄最大、飞行时间最长、试飞科目最新的资深试飞专家……

自从当上试飞员那一天起,他就立志为了新型战机早日装备部队千金不求万死不辞

雷强的父亲是名飞行员,曾经上过朝鲜战场。儿时的耳濡目染,让他的心里早早就埋下了一个梦想:做一个像父亲一样杰出的飞行员。

1976年,雷强高中毕业,赶上空军招飞。体检的前一天晚上,他实在兴奋得无法安睡,看了一个通宵的小说,第二天视力检测被淘汰。带着无尽的懊恼,雷强来到四川省一个偏僻的农村下乡插队。艰苦生活的磨练和沉重的体力付出,给了他吃苦耐劳的品格和强健的体魄。第二年,空军招飞从应届高中毕业生扩大到知识青年,这一次,雷强抓住了命运的手,光荣招飞入伍。

在航校不久,雷强的飞行天分逐渐显露出来。从初教机到高教机,他都是第一个放单飞。航校毕业后我主动要求分配到一线作战部队,并很快成长为四种气象作战飞行员,基本上把那个年代的海上超低空、沙漠超低空、夜间编队这些高难课目飞了个遍。有的战友对他说:“你都飞到这个地步了,以后还能飞出什么‘花’来”。

没想到,能把飞机飞出“花”的机会真的来了。1983年底的一天,团长通知他去开个座谈会,他也没问是什么座谈会,别人问啥就答啥,还提了不少意见。没想到这是来选试飞员的,没想到真把他给选上了。当时,雷强对试飞员没什么概念,只是在报纸上看过“科研试飞英雄”王昂、滑俊的事迹。尽管当时团里面有把他列入年轻后备干部的计划,但从小就崇尚英雄的雷强还是毫不犹豫地接受了新的挑战,一脚迈进了中国航空界最尖端、最具风险的领域,成为一名光荣的试飞员。

到了试飞部队之后,他才真正体现到试飞员不是那么好当的,当“试飞英雄”更难。

作为一名飞行1000多小时的全天候飞行员,上了几次天后,老试飞员和专家们居然说他不会飞。雷强的犟劲来了,专家要求他保持姿态不变,连续直飞5分钟,结果试了好几次,飞行记录数据显示过载太大,没有一次达到平飞的要求。

雷强深受刺激,下狠心苦练试飞行技术。他几乎所有能利用的时间都利用起来,下苦功夫学飞行。每次执行完任务返场时,他都不看仪表,尽量通过身体感受飞机姿态、速度的变化,以此来探索“人机合一”的秘决,努力把自己变成一个灵敏的传感器;下飞机后,还要把飞机示波器几十米的记录结果打出来,拉到操场跪在地上边看边回想飞行动作。为了熟悉机场周边的环境,他还经常把航图铺满半个篮球场,一看就是大半天,直到把周边的地理环境深深地嵌进心里。为了熟悉飞机的原理构造,他一有空就找工程技术人员请教、讨论,直到把所有的基本零部件都摸清楚。

因为飞得比较好,1993年雷强和另外一名试飞员被选派到俄罗斯接受三角翼失速尾旋培训。这是世界试飞领域公认的“死亡禁地”。刚入校时,一位教官问他们:“你们在国内是干什么的?”当听他们说是试飞员时。他当即就笑了,说:“中国也有试飞员吗?你们的飞机都是仿制我们的,要试飞员干什么?”教官轻蔑的态度,让雷强的心里憋着一股火,他的心里明白:一个国家在军事领域没有实力,就没有真正的尊重。雷强暗暗下决心:一定要飞出个样子来,决不能给国家、给空军丢脸!

没多久雷强就把他们震了。那是飞米格—21的负尾旋,这个课目以前公认的“禁区”是不超过3圈,但这并不是极限值,雷强决定突破这个“禁区”!他说服了教官、得到院长破例特许、又与学校签下了“生死状”,这才与一名老教官跨入了座舱。在空中,他操纵飞机进入负尾旋状态后,飞机开始以4秒钟一圈、一圈600米的速度仰扣滚转急速下坠,1圈、2圈、3圈……飞机像陀螺一样越转越快,后舱的教官大喊:“雷,改出、改出!”雷强没有理他,继续操纵着飞机直至完成4圈才改出“倒飞”状态,重新启动飞机后安然落地,刷新了这一课目的纪录。

在这次培训期间,雷强还把苏-27尾冲飞了172次,把教科书上规定的不能超过4圈的失速尾旋飞到了6圈,把“眼镜蛇机动”飞了44次,还攻克了小速度斤斗、跃升侧转等一系列高难度试飞课目。培训结业典礼上,格罗莫夫飞行试验研究院院长亲自为他颁发结业证书,并树起大拇指说:“你能把飞机飞得跟玩具一样,中国试飞员,一流的!”

面对试飞遇到的一次次凶险,他的抉择是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飞机飞回来

国际航空界有这样一句名言:“发明一架飞机算不了什么,制造一架飞机也没什么了不起,而试验它才艰难无比。”

在30多年的试飞经历中,意外、故障、特情甚至险情对雷强来说就像家常便饭。雷强说:“试飞的风险不仅挑战一个试飞员的智慧和勇敢,更考验一个军人对使命的坚守、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1996年,他驾驶歼-7ⅢA型战机进行高空试飞,在打开加力爬升过程中,飞机推力骤降,油量表指针迅速下滑。雷强意识到可能是飞机燃油输油系统发生了问题,于是立即关掉加力,把机头对准机场方向返航。这在当时的情况下飞机随时都有起火和空中爆炸的危险,把飞机飞回去必须“以命相搏”,当然跳伞也是一种选择。

雷强心里明白,这架飞机凝结着科研人员的心血汗水、带着宝贵的科研数据,一旦摔掉后,损失将非常巨大。他决心驾驶飞机返场。到达机场上空后,飞机已经接近完全失去动力,他操纵着飞机以超出正常速度近100公里的时速接地,飞机连续蹦跳了几下变得摇摇晃晃,他紧握着操纵杆尽量平稳直行,最终飞机停了下来。落地后发现,由于发动机温度过高,整个后机身和垂尾已被烧得变了形。

对试飞员来说,有的特情是意外,有的则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执行歼-7D战机发动机选型试飞任务中,开始两次试飞都出现发动机空中停车故障,始终没有查明原因。为了找到问题症结,雷强冒着巨大的风险,开始了第3次试飞。不出所料,飞机刚刚达到1.5倍音速时,发动机又停车了。因为速度太快、气流不畅,飞机像一头发怒的疯牛,左冲右突、横冲直撞。雷强死死抓着驾驶杆、用力蹬舵,用全身的力气稳住身子、操纵飞机,终于把飞机控制住了。当他终于成功启动飞机,驾机落地从机舱里出来时,头盔已被撞裂,满脸是血,身上勒出一道道血印子。

当时为了把这型发动机的故障找出来,雷强前前后后共起飞9次、经历9次空中停车,最终把故障完全排除,为飞机定型装备部队搬开了“拦路虎”。

在雷强的试飞生涯中,遭遇过的各类空中重大险情有上百次,光意外空中停车就有40多次。在K-8上飞尾旋,他从8000米飞到2000米,把正过载飞到10个G、负过载飞到5个G,落地后飞机的大梁都已经变了形、血压也飞高了;试飞枭龙,着陆阶段放起落架时前轮突然飞掉,轮子滚出300多米,他保持滑跑方向飞机安然降落。

十年磨一剑一飞惊天,他的梦想是为中国空军的历史性跨越与腾飞加力添翼

在世界航空史上,从二代机向三代机是一个大跨越,它所带来的是理念、思想和技术上的巨大革命,特别是对试飞来说带来了许多新的课题和挑战,对试飞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上飞机飞行,而且还要全程参与到飞机的研制工作中去。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研制第三代新型战机歼-10。雷强作为试飞小组成员,从设计阶段介入一直到首飞,整整10年时间。

这10年里,他们和科研人员一起,攻克了歼-10飞机上百个技术难题,取得了几十项科研成果,为这型飞机的成功和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开创了一条新路子,也在世界航空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1998年3月23日,终于迎来了首飞的日子。

一般来说,新机研制时采用新品率通常只有30%,作为跨代飞机,歼-10却承载着60%以上的高新技术。新品率越高,风险性越大。当时,90%以上的人都认为这架飞机飞不回来。雷强问总设计师宋文骢院士:你心里有多少把握?宋文骢院士说:“雷子,你飞我心里就有底了”。

雷强心里暗想,这个时候,前面就是万丈深渊,也要上。塔台距离歼-10战机只有200多米。那天,他穿着特制的桔红色飞行服走向战机,但他感觉这200米的路是那样漫长和灼热。陪同雷强的大队政委看他满脸通红,关切地问他:“要不要量量血压?”雷强没有吱声。政委拉过雷强的胳膊把了一下脉搏,竟然跳到了150多。

当他终于走完这200多米,跨进座舱,看到在送行的人群中,试飞局局长带着满脸泪水向我挥手致意。说起当时的感觉,雷强说:“这么多年了,我还是头一回见到有人在我飞行前流泪!当座舱盖关闭的那一刻,我一下子变得非常镇定,只想着把飞机稳稳地飞回去。”雷强暗暗下决心,能首飞这种“国宝”级新型飞机,是一生的光荣,就是缺胳膊断腿,也一定要把它飞回来!

20分钟,一次完美的飞行过程,对于个人来说,是那样短暂;但对于现场的科研人员来说,却是那样的漫长和焦灼;对于中国航空事业来说,却是那样的宝贵和值得纪念。当这架浸透了中国千千万万航空人心血和汗水的飞机终于平安落地,那一刻,现场欢腾了。

喜极而泣,想一想10年来我们付出的艰辛,想一想科研人员从年富力强到满头银发,雷强也流下了平生第一次幸福的泪水。这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飞行,我国从此有了自己研制生产的、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战机,我国的航空工业和空中力量建设从此走向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

此后两年多,雷强先后试飞歼-10近400架次,创造了歼-10试飞定型的10项纪录,还成功处置数十起重大特情。如今,歼-10已成为空军的主战装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雷氏家园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站长|手机版|关于雷氏宗亲网|中华雷氏网『leishi.org.cn』 ( 蜀ICP备17004049号-13 )

© 2010-2015 雷氏伟业  建议使用IE8[点击下载]以上浏览器   GMT+8, 2025-4-4 21:57 , 处理时间:0.149250秒, 36次请求 , Gzip On.

Design by 雷氏伟业 @ Discuz! X3.5 --【中华雷氏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