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雷氏网

 找回密码
 加入雷氏家园

微信扫码,快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姓氏研究专著《中华雷氏姓源考》公开发行 ◆雷氏宗亲网文章发布指南 ◆致关注我(本站小编)的宗亲的一封公开信
查看: 4785|回复: 0

雷氏与五粮液酿造之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6 19:12:01
来自于: - 四川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宁静のの致远 于 2011-8-6 19:25 编辑

       中国人离不开酒(九)与酒文化。“九五之尊”的九 代表至高无上的皇帝所掌有的皇权。五千余年前,中国人就发明了酿制为佳酿的酒。并赞为“琼奖玉液人间有,天上神仙几回尝。”从炎帝时代“耕而陶” 就 有酿酒器具、樽酒器具证明:中国人是酒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酒与糸绸、指南车、火药、纸同属中国早期五大发明之一。几千年来,中国好酒名酒、深受国人和全球朋友的倾情喜爱,不分男女、从一生下来至死,终生与酒结下生死不解之缘。
       中国人酿造好酒历史悠久,大禹时仪狄、周人杜康、大凡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诗仙李白: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斗酒诗百篇”,“天子呼来不上船” 酒对于李白是何等重要。 诗圣:杜甫也是,放歌何须枉纵酒,直出三峡奔洛阳。离不开酒。在出三峡时、专门去了宜宾,喝了几天的好酒。于今有中国酒王美誉的“五粮液” ,又是如何酿造出来的呢?在“天府之国” 的四川南部,长江边上的宜宾,真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是川、滇、黔三省交界地域,属得天独厚的亚热带季风区,雨量充沛、光照、温湿度适宜,物产丰富,是酿制好酒,美酒的地方。各族人民承传世代习俗和经验,在不同时代、酿造出各具特色的历史佳酿美酒。先秦时有僚人酿清酒、秦汉时有棘人酿菏酱酒、三国时有鬏鬏苗人用野生小红果酿制果酒。云、贵、川各地普遍用各种五谷杂粮拌曲药发酵,通过蒸煮、酿造美酒。到了西晋南北朝时至唐初(420—618)彝族同胞用玉米、小麦、青稞等粮食作物混合酿造咂酒,开启了西南地区用多种粮食酿酒的先河。因此、“好酒出西南、四川尤为先。”在唐代戎州(宜宾市)官坊用四种粮食酿制出“春酒” , 作为贡品,贡奉朝庭。前面说的圣诗—杜甫约于(743)年,从成都来到戎州,刺史杨使君于东楼设宴为他洗尘。杜甫品尝到了“春酒” 和戎州的荔枝、即席兴咏:“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的佳句。春酒自此改名为“重碧酒”。 到了宋代(960—1279)宜宾绅士姚氏家族私坊用高梁、大米、玉米、糯米、荞子五种粮食原料,酿制出有名的“姚子雪曲” 是五粮液最成熟的雏形。
       元末明初(1368—1644),宜宾人陈氏承继了姚氏产业,通过长期酿造操作经验,总结出了陈氏秘方,五粮液很长时期内用的就是:”陈氏秘方”  酿出一酒有两名,文人雅士仍叫”姚子雪曲” 普通百姓直呼为”杂粮酒”, 就是今天五粮液的直接前身。己有600余年的明时老窖,保留至今,仍在使用。陈氏秘方从明代传至前清,经六代嫡传到陈三、清同治八己巳年(1869) 因无后多病,陈三临去逝前将秘而不宣的”陈氏秘方” 和庞大的家业 传给外姓徒弟赵铭盛。赵铭盛去世前,将秘方传给了徒弟邓子钧。民国18己巳年(1929) 的一天,邓子钧携酒参加宜宾团练局局长雷东垣的家宴,邓子钧将酒镡即兴打开,香气四溢,与众宾客品尝。晚清举人杨惠泉尝酒后说:”如此佳酿,名为杂粮酒似嫌凡俗,而姚子雪曲虽雅,但不能体现风格,此酒是集五粮之精华而成玉液,何不更名为五粮液呢?”主人雷东垣当即带头敬了杨惠泉三杯美酒以示敬意。众人拍案称好,邓子钧采纳了杨举人的建议,从此杂粮酒更名为”五粮液” 行销巴蜀大地和海内外。
       1952年在政府的动员下邓子钧献出”陈氏秘方”"五粮液”配方有了首次文字记载:”饭米(大米) 酒米(糯米) 各半成,荞子成半黍(黄米) 半成,川南红(高) 梁凑足数,糟糠拌料添锅蒸、此方传子不传女,儿孙务必深藏之”。短短几句话,承载着姚、陈、赵、邓四姓家族数百年隐秘的荣辱辛酸、悲欢离合的许多故事。也肇始了今日”五粮液” , 由新 生走向兴盛发展,扬名于海内外,使国内亿万中国人,与世界各国朋友都喜欢的质优价廉的”五粮液” ,更创新辉煌!

四川雷德明(秀明)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雷氏家园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站长|手机版|关于雷氏宗亲网|中华雷氏网『leishi.org.cn』 ( 蜀ICP备17004049号-13 )

© 2010-2015 雷氏伟业  建议使用IE8[点击下载]以上浏览器   GMT+8, 2025-4-4 23:27 , 处理时间:0.144335秒, 36次请求 , Gzip On.

Design by 雷氏伟业 @ Discuz! X3.5 --【中华雷氏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