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雷氏网

 找回密码
 加入雷氏家园

微信扫码,快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姓氏研究专著《中华雷氏姓源考》公开发行 ◆雷氏宗亲网文章发布指南 ◆致关注我(本站小编)的宗亲的一封公开信
查看: 4525|回复: 2

雷跃龙的处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5 22:54:06
来自于: - 云南昆明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雷跃龙的处境    作者/崔篱
  听说湖北人正在大搞文化寻根之热,寻来寻去,把王夫之(王船山)定为湖湘文化的鼻祖。中国末代王朝的几根顶梁柱——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纷纷出自湖南,其思想源流真还与王夫之“经世报国”的思想一脉相承。玉溪红塔区历史上的文化名人有陈表和雷跃龙等。陈表官至浙江道监察御史,著有《草池集》。雷跃龙则当过几年礼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可惜生不逢时,有机会施展一番才华时,大明江山的气数已尽了,于是他便成为十足的前朝遗老,随永历帝亡命天涯。一代大儒客死异乡,无疑是充当了王朝更迭的牺牲品,而要说起红塔区文化的源和流,还不能不说一说雷跃龙。我们所了解的明史,大多来自清人手笔。因而,如果不是雷跃龙晚年的那段尴尬处境,由于后人的健忘,或许就连眼下这段故事也无从说起。
  《滇云历年考》载: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619年),通省生儒取施尧中等47人。成进士者……雷跃龙。十年寒窗苦,一举成名,为新兴州挣了很大的面子。雷跃龙考中进士后,进入翰林院,正值魏忠贤乱权时期,他洁身自爱,不与阉党为伍,因而直到“受知于崇祯”,才“历官至尚书而归”。做到这么大的官,而后衣锦还乡,这在新兴州历史上是没有过的事。想想当年中进士之时,年方十七,上京面圣,车轻马肥,衣冠鲜亮,何等风华年少。而今告老归田,乡音无改,更胜似陶县令锄豆南山。按照封建时代从政的规律,四十多岁,正是事业的鼎盛时期,从冠盖如云的殿堂走向草莽乡野,是不会没有原因的。面对明末那份纷乱颓败的朝野,也只有一走了之了。因而,此时,尽管内心深处风翻云卷,却早已一副过来人的样子,心性总体上是豁朗的。那首曾广为流传的《九龙池倚树问溪》诗正是在归隐后的这种心情下写的:
  试问溪流几变迁
  浮云何事常舒卷
  载酒可能方赤壁
  相逢古今人多少
  溪流曾否是桑田
  皓月何为也缺圆
  题诗若个似青莲
  哪客与卿有宿缘
  此时,他也是年近半百之人,如果要安心养老,看看家乡的翠堤春柳、听听村佬的花灯丝竹,而后终老故土,不也乐乎。况且他还可以为家乡父老修修水利、题写匾额什么的,也算是尽一个文人之所能了。只是生在乱世,谁又能做真正超脱的选择。明亡后,孙可望入滇,于1646年“署雷跃龙为官”。重出江湖,并非一时心血来潮,确实是形势所迫,从此,他走上了一条既矛盾又无所适从的不归路。
  孙可望一伙,本为张献忠部下。李自成逼死崇祯后当了一百天马背上的“皇帝”便陨命沙场。张献忠的大西军又与清兵撕杀了好一阵子,到了孙可望,虽然反而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号,实际上几乎完全沦为一伙流寇匪徒。他们曾在滇池上搜捕避祸于木船的难民,全部杀戮殆尽,使湖水为之变色。雷跃龙也亲眼目睹了发生在自家门前的这一场空前的浩劫。1647年流寇在冯双礼的带领下攻陷新兴城池,开始了继临安建水 屠城之后的又一次暴行。史载,他们曾抄杀平民,抓到活口,就剁去双手,还要用铁环把鼻子穿起来。
  此时的雷跃龙,实际是被软禁了起来,原本想凭己之能救民于水火的,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面对真正的武力,还是太理想化了。直到永历帝借李定国之手赶走孙可望,雷跃龙才得到真正重用,被封为内阁大学士。永历来滇时,带来一大批忠心耿耿的前朝高级知识分子,这些人要么沦为夷蛮,要么死于非命,就像因永历的小小阴谋败露而无辜受死的“十八先生”一样,正所谓“其智可及愚难为”。同是受前朝恩赐起士的文人,雷跃龙又怎能摆脱愚忠的悲剧。
  内乱平息不到一年,三路清兵便已大军压境。李定国兵败,再无还手之力的小朝廷只好带着全城遗老遗少举家奔逃。20万人的队伍跟随朱由榔,完全是一群难民,哪里还有什么皇家的威仪。当时的情景何等惨切,为了向亲人道别,队伍在昆明碧鸡关三日停滞不前,号哭震天。此时此刻,混在一片哀潮泪雨中的雷跃龙,纵有经天纬地之才,又能何为?
  到缅甸后,朱由榔过起了寄人篱下的逃亡生活,雷跃龙始终陪在他的左右。后人和雷氏的后裔专门有诗说他们当时的处境:
  梅出干父青剑缅
  土龙孙作楚国囚
  万里烽烟天地暗
  四效营垒鬼神愁……
  深宫帝子掬糊饼
  薄海诗诵黍离离
  壮士挥戈难返日
  老臣无计可施时……
  一开始,赖着大明以前的面子和李定国他们手里的几件硬家伙,缅酋还是满客气的。过了不久,军士便渐渐不把这个无用的皇帝放在眼里,只有沐府一家老小还规规矩矩地行皇帝礼。无奈,永历帝散尽了随身带的金银,却也只能收买到一点点人心。势利的缅酋见朱由榔已榨不了什么油水,就要他穿缅服,行缅礼,并随时想把他献给吴三桂去领一笔赏钱。做皇帝做到如此狼狈境地,不做也罢了。一行人最后奔到咒水边,每人身上携带三根铁钉,准备造船逃生,被吴三桂捉个正着。毁了船只,连铁钉也给搜了出来,皇帝被小鸡似地抓走,一群可怜的文人便尸沉咒水。
  在高仓大庙的那块《明尚书故里碑》旁,我们可以清晰地读到清代名士严仲良对雷跃龙一生忠义节概钦佩有加的文字。诗文表昭雷公立朝不交阉党、甘受亡臣之饥,“一时忠义苦追随,从亡明灭惨可悲”,称他节概著当时,识深明哲姿,真正做到了死而后己。
  遗憾的是,由于清代史家的偏见,有关雷公的生平事迹,很少见诸笔墨,后人要想把握他的一缕魂魄,总要借助太多的臆想。正如诗句“驱驰马革不裹尸,梅岭衣冠魂归迟”所言,高仓后山的雷公衣冠冢内,近年出土了一枚由明礼部封制的“云龙州印”。顺着这些残缺的碎片,我们或许可以靠这位古新兴州历史上真正有份量的人物更近一些。



发表于 2011-9-6 19:37:48
来自于: - 四川 | 显示全部楼层
学识和才干是日绩月累积存起来的,要和人民大众同呼吸,共命运,有所作为!跃龙先祖,虽然无力回天,在历史车轮前进中,他伴随血雨醒风付出了自己的一切!历史永远会记住他!后人不会忘记他!四川武胜雷德明(秀明).
发表于 2011-9-7 00:40:15
来自于: - 广东肇庆 | 显示全部楼层
顶!希望雷氏多出能人、伟人、青年才俊,热心人,撑起雷氏一片明净的天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雷氏家园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站长|手机版|关于雷氏宗亲网|中华雷氏网『leishi.org.cn』 ( 蜀ICP备17004049号-13 )

© 2010-2015 雷氏伟业  建议使用IE8[点击下载]以上浏览器   GMT+8, 2025-5-22 11:55 , 处理时间:0.077937秒, 22次请求 , Gzip On.

Design by 雷氏伟业 @ Discuz! X3.5 --【中华雷氏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