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尊重 传承文明 弘扬家族文化 增强沟通 扩大交流 发展家族事业
在仁怀雷氏宗亲联谊会上的发言 ---雷清炳 各位宗亲: 大家好,我是雷清炳,来自四川古蔺县,现就职于古蔺县公安局,很荣幸受仁怀雷氏家族联谊会邀请,前来参加这次会议,认识大家,我非常高兴!各位宗亲,仁怀雷氏家族联谊会的成功组建,为研究雷氏家族的起源与发展、增强雷氏家族各支系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勾通与交流,弘扬雷氏家族文化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它必将为不断丰富和发展雷氏家谱特有的文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此,我代表古蔺河口应明公派下雷氏宗亲,向仁怀雷氏家族联谊会全体成员表示最真诚的感谢! 借今天这个大好机会,我发表以下几点看法和意见,有欠妥的地方,望海涵: 一、关于家谱 家谱,又称族谱、祖谱、宗谱、家乘等。是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家谱,因此,家谱又称之为族谱、祖谱。 家谱,是记载一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传承之书,“谱乃一家之史”,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功用,是中国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随着历史的发展,家谱所录内容不断丰富,其功用也不断增加和变化。如今,家谱同各姓氏的郡、堂号一样,不仅为区别姓氏源流,作为数典认祖、研究历史、地理、社会、民俗的参考资料,它还是姓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族谱是特有的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 家谱,是系统记述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书籍,是记录某一姓氏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的图册,属珍贵的人文资料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谱,作为宗族的神圣符号,家谱一直深藏民间、秘不示人 “家谱是中国5000年文明的见证。在过去它是一种家族制度规范,能够规范人伦,是对社会法律和制度的一种重要补充。对于当代来说,家谱可以作为传统文化展示,可以重温先祖的优秀文化。 二、关于家族与姓氏 一个家族又称之为一个族姓,而一个族姓又叫一个姓氏。姓氏是“某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标识符号,而姓氏源流就是同一族姓的来源与变迁。迄今为止,四川古蔺县内及其相邻的仁怀、合江、叙永等地雷姓比较多,而这些雷姓大多源于明末清初大移民而来自江西、湖广等地,形成了多支系雷姓、每个支系雷姓以入川安居落业第一祖人称为始祖,又称之为一世祖。各支系雷姓在不同年代编辑各自的家谱各自编排字辈,以区分本家族繁衍的各代。家谱和字辈的形成,为后代区别姓氏源流,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留下了非常珍贵的文史资料,如马浮营(雷安明支系)、雷家沟(雷尚明祖支系)、河口(雷应明祖支系)均保存了清朝光绪年间的家谱,都确定了各自的字辈,从三支古老的家谱资料看,相对于三支雷姓较为亲近,遗憾的是这三支雷姓近亲近到何等程度,家谱里没有详尽的记载。 然而,特别需要讲到的是:我河口雷姓应明公之四代子孙雷鸣春祖迁居李子沟后,在李子沟形成了两支雷姓,原李子沟雷姓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组织修谱,称一世祖为雷统、坟茔葬于丹桂镇管辖小地名雷家沟(靠近仁怀二合镇),没有碑记。这支雷姓于一九七九年腊月十三日,首次为雷统祖竖碑,并将雷家沟雷姓的一世祖雷尚明、河口雷姓的一世祖雷应明、马浮营雷姓的一世祖雷安明与所谓雷成明、雷月明、雷万明并列为雷统之子刻进碑文,不可理喻的是,碑文中把雷应明落业分居地定在“雷打坝”,碑文叙述祖人迁徙内容部份与我们尚明祖、应明祖两分支的谱书记载、先祖现存的墓葬碑记和后代现实居住情况都相去甚远,从而,引起雷家沟、河口、马浮营三支雷姓的极为不满。二0一一年农历三月初二日,原李子沟雷姓家族负责人召集雷家沟、河口、马浮营等雷姓各支系代表在丹桂召开会议,意图以雷统祖为始祖统一编谱,在未经各支系代表商议和听取各支系代表意见的情况下,擅自宣布各支系雷姓统一到所谓雷统祖之后重新修谱,要求各支系于二0一一年六月三十日前提交资料,以便统一编印家谱。由于组织者(李子沟雷姓家族代表雷宗恒)提出雷统之说的主张没有任何史料依据供大家过目,从另一层面讲显得对雷家沟、河口、马浮营三支雷姓不够尊重。因此,没有得到各支系雷姓的支持,统一编辑修谱没有取得成功。 各位宗亲代表,雷家沟、河口、马浮营这三支雷姓都有光绪年间的家谱、祖坟、祖坟碑记及宗祠等史料为依据,三支雷姓家谱史料中都没有关于雷统的记载,加之仁坏雷显周等宗亲组建的仁怀雷氏宗亲联谊会,在近期,派专人查访合江、泸州、内江等地雷姓相关历史资料,也都没有关于雷统的记载。这更加充分证明,我们与雷统无任何关系。 各位宗亲代表,现仁怀成立了雷氏宗亲联谊会。联谊会筹备组各位宗亲,历尽千辛万苦,走进千家万户,踏遍千山万水,为雷氏家族的事业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获取了大量的有关雷氏家族的文史资料。你们的行动及付出让我们深受感动。但是,对于你们提出遵义干溪雷姓家谱中有关雷绕记载称:雷尚明、雷应明、雷安明为雷绕之子的说法。我们认为,对于这个问题是事关家族身世的重大问题,万万不能草率行事,切不可勉强。各位宗亲,不论你们属于哪一支系,我建议要统一到相互尊重这个原则上来。我所说的相互尊重有两层含义;一是各支系之间要相互尊重,二是对关键性问题、重大问题要尊重历史,重视证据,有了证据才有说服力。对于类似的重大问题,我们在没有铁证的情况下,应优先搞好团结,进而继续寻找有力证据来佐证、完善我们的家族历史。我作为应明公支系的代表,本着对家族负责,对历史负责、同时也是对自已身世负责的原则,对这个问题的态度是不能勉强。前面我讲到,族谱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功用,姓氏源流就是同一族姓的来源与变迁。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是否与干溪雷姓存在亲近关系,希望各位慎之又慎。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对于“雷绕之说”包括雷家沟,马浮营在内我们这三支雷姓是难以接受的,我们不希望再出现李子沟雷姓主张统一族谱类似不愉快的结局。我们不能只为了表面的统一而统一,如果仓促统一,产生遗留问题,必将给后辈造成更多的不利!反之,如果在有充分的证据,有历史性的铁证依据提供大家过目鉴赏,足以证明这一历史事实存在的前提下,当然是非常好的一件大事,也是我们希望达到的目的,我们理所当然要认可,我们不仅要认可,我们还要在家族中大力宣传,更加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并把它写进我们家谱内容,使我们的家谱更进一步得到完善,传承一代又一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