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雷氏网

 找回密码
 加入雷氏家园

微信扫码,快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姓氏研究专著《中华雷氏姓源考》公开发行 ◆雷氏宗亲网文章发布指南 ◆致关注我(本站小编)的宗亲的一封公开信
查看: 4614|回复: 0

方雷居源及雷姓迁徙略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16 22:22:25
来自于: - 江西南昌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方雷居源及雷姓迁徙略考
雷攀理
                                                                                                             2009-4-10

   “方雷氏起源于榆罔.为上古帝王,是神农之后, 榆罔的儿子名雷,受父封于方山,故名方雷氏”[1];“榆罔子名雷, 封于方山”[2] ;“榆罔长子雷,因伐蚩尤有功, 封于方山,缘而居,得方雷氏”[3],“神农氏裔古榆罔的长子名雷,因助黄帝讨伐蚩尤有功, 被封于方山,称方雷氏”[4] “雷,冯翊,商音,方雷氏后之.”[5]“雷姓是个古老的姓氏,最初为复姓方雷氏”[6]“雷,方雷氏之后”[7]“方雷氏为炎帝神农氏八世孙帝榆罔之长子”[8]
  上记载雷姓的来源大同小异,都同在肯定的说:雷姓来源方雷氏,方雷氏起源神农帝榆罔之子, 封于方山,得方雷氏,后单姓雷,方.雷源于榆罔之子,封于方山,得方雷氏,后为雷姓(不包含所有雷姓),是不可争辩的事实.
        雷以功封于方山,得方雷氏,雷封在的方山在哪里?山西、山东、陕西、浙江、云南等都有方山一地.但今天,人都认为封雷的“方山”在河南.虽然均记载在河南境,但说法各一,不同一处:“河南禹州方山镇一带”[9];“河南中北部嵩山一带[10]”;“即天河南嵩山[11]”,但是嵩山之余脉,有外方山,是洛阳市南与平顶山市西交界之山脉, 而不是“方山”,若“方山”指“外方山”,那禹州西北当是登封市境内; 河南中北当是郑州市治区.不合地理位置.“方山镇”是一个地名,而不是山名.还有的说是在河南叶县. 没有统一的答案.而雷以功封于方山的“方山”到底在哪里?!还有待以考证.雷以功封于方山,是不可争辩的事实,又因榆罔帝都于陈,黄帝又降封榆罔于卢氏,方雷氏族于黄帝族关系蜜切, 黄帝帝都又立于河南境多处. 所以多人知榆罔之子因功封方山, 传唱之后,又不知准确位置, 所以误载为河南境之方山是也. 雷虽然封于方山,但是雷应封而未从也,而是北上居于雷首山.
        “雷首山”今天山西省永济县南,西邻华山,东偏邻灵宝. 雷泽一说是雷水,在今山西永济南,源出雷首山。雷应封而未从, 北上居于雷首山,又以受封地名方山,故雷以封地命氏“方雷氏”,雷因何居于雷首山?隐也!其一:雷为榆罔子也,榆罔失帝位被黄帝降封于洛水卢氏城,榆罔未应命,南迁终至湖南; 其二:对山西地理了解.在与蚩争尤战时,常于其父在山“西天镇、山阴榆林、榆次、阳曲、榆社”[12]作战,榆罔还在榆林、榆次立都[13]; 其三:因榆罔不听劝,轻信轩辕,权令给了轩辕,轩辕用权“号令诸侯,以征不亨,有不从者,征伐不赦”,[14]到后来“诸侯畏惧,宾从轩辕氏,轩辕氏摄天子事,挥师南下”[15]榆罔时已有名无实.“方雷公因榆罔弗德,政求急务,乖人斗捷,谏而非听,隐居雷首山”[16].所以“雷得姓由来,源出方雷,单姓为雷,发祥地雷首山.”[17]更好的说明了雷首山是方雷氏的发源居之地是也.
       轩辕黄帝统一天下至有熊灵宝黄帝作<<内经>>时,有二百多年(轩辕黄帝芒,公元前4510下,至有熊灵宝黄帝未是在公元前4300年)[18].方雷氏在雷首山居后氏族关系非好,到有熊灵宝黄帝时方雷氏后人始名.“黄帝时,有大臣雷公”[19];“雷公为黄帝臣”[20];“黄帝命岐伯、雷公察明堂,究息脉”[21]; 说明雷公乃有医道之人.“有熊黄帝访求学仙道(乡食)玉之术,又西行岐山问岐伯,回途中收方雷氏雷公为徒”[22].“雷公乃方雷氏人,单姓雷,作黄帝臣”[23],岐伯为黄帝之臣,与雷公是同一时期人,共和有熊灵宝黄帝作<<内经>>,可知黄帝臣雷公确为方雷氏之裔也.
         有熊黄帝一气衍三汶,寻仙访道,作<<内经>>.往来“岐山`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山之间,与岐伯、雷公论医”[24],首山是中心位置,是黄帝西行岐山东进泰山的驿地.而首山在灵宝之邻.“雷首山又称首山”[25]“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荆山之阳”[26].何光岳说“首山在今襄城南五里”[27],襄城今河南省治区,“河南省自然资源矿产100多种,铷,锗,锂,锰..................., ”[28] 未见铜列入;“山西省自然资源矿产120多种, 铜是重产之一”[29].黄帝采铜的首山并非襄城,而是永济县南的雷首山之地也.
        从雷公始,方雷氏部落一分为二,雷氏部落、方氏部落.“黄帝时有大臣名雷公,精通草药炮制,又长于医术,雷公的后人没为雷姓”[30],雷氏部落承雷姓,雷姓始来.此后雷姓子孙昌盛,历少昊、颛顼、高辛、帝舜、帝禹时约2000年而至夏.当高辛氏族东迁至山西时,有一些雷姓人加入到了高辛氏部落联盟.
       雷姓子子孙孙的这一千多年里发展强盛,到夏时已是一个强盛豪大的氏族部落,而且和夏王朝的关系很密切,商灭夏后,有一支雷姓随夏桀南逃于南巢,今安徽省南巢.在商统治时期里,雷氏部落多次已商王朝发生战争,“雷氏与商王朝有过多次战争,最后均以失败告终”[31]商代时,雷人与商曾开展不断的战争”[32]后来商王朝“帝其令雷”[33];“帝其于一月令雷”[34];“贞,其令二月令雷”[35],驱使雷姓.战败后,雷姓部落分化为雷、丰、离三个部落,雷为本部.势力大为分化.离部落后来迁山东的东莱,成为商周时期的莱国,称离氏.在商王朝的驱使下,雷姓部落不得不四处迁徙.有一支雷姓迁于今江苏郯城一带,“郯城的雷氏曾建立了雷伯国”[36]“雷伯国,汉有雷侯,属东海”[37]东海是汉郡之地,在郯城.南迁的雷姓,称俚人,因雷俚音近,俚又称里.后来归为蛮的一种, 所以在南方的蛮人里有雷姓.“俚户蛮之别落也,后汉谓之俚人”[38],“里,蔓之别号,今呼为俚人”[39],南迁于江,浙,皖的雷人,因于越人杂处,渐越化融入越族, 所以在越人里有雷姓.汉代时俚人已南迁湖南、贵州、两广及越南一带,与苗、瑶、巴、僚、濮、越杂居.隋唐以后,在岭南的俚人定居于雷州半岛.自唐至宋,雷州半岛的俚人有一部分迁入海南岛,称为黎族,是黎族的一支,称加茂黎.所以“黎族即雷民或俚人音证”[40],有一支雷姓西迁至陕西、甘肃至甘、青、川岷山之间.这支雷姓后来演变为羌雷,在羌雷中有一支雷姓称为犁羌,犁羌迁至甘肃的合黎山,至汉初迁至新疆,建立蒲犁无雷国,都城叫卢城“卢城乃雷城之讹”[41]
参 考 书目:
[1]<<中华姓氏起源>>  [2] 卸阳<<方氏族谱>>  [3]<< 雷氏族谱>>  [4]<< 百家姓书库-方>> [5]<<万姓统谱>>
[6]<<中国姓氏起源>>  [ 7]<<世本>>  [8]<<炎黄源流史>>  [9]<< 百家姓书库-方>>  [10]<<中华百家姓大姓源流>>
[11]<<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  [12]<<三皇五帝时代>> [ 13]<<三皇五帝时代>>   [14]<< 三皇五帝时代>>
[15]<< 三皇五帝时代>>  [16]进贤三里雷家<<雷氏宗谱>>   [17]<< <寻根万年中华>>    [18]<< 中华姓氏起源> >         
[19]<< 中华姓氏起源>>   [20]<<古今医统大全>>   [21]<< 外纪>>  [22]<< 三皇五帝时代>>  [23]<< 中国姓氏起源>>
[24]<< 三皇五帝时代>>  [25]<<中国历史地理图集>>  [26]<<史记>>  [27]<< 炎黄源流史>>  [28]<<中国分省地理图集>>
[29]<< 中国分省地理图集>>   [30]<<姓苑>>   [31]<<画说百家姓>>    [32]<< 炎黄源流史>>   [33]<<南辅>>
[34]<<殷虚文字乙编>>     [35]<< 殷虚文字乙编>>    [36]<< 画说百家姓>>   [37]<<路史>>    [38]<<广东通志>>
[39]<<后汉书>>   [40]<<中夏系统中之百越>>    [41]<<汉书西域传地理校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雷氏家园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站长|手机版|关于雷氏宗亲网|中华雷氏网『leishi.org.cn』 ( 蜀ICP备17004049号-13 )

© 2010-2015 雷氏伟业  建议使用IE8[点击下载]以上浏览器   GMT+8, 2025-5-23 20:17 , 处理时间:0.075559秒, 22次请求 , Gzip On.

Design by 雷氏伟业 @ Discuz! X3.5 --【中华雷氏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