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雷氏网

 找回密码
 加入雷氏家园

微信扫码,快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姓氏研究专著《中华雷氏姓源考》公开发行 ◆雷氏宗亲网文章发布指南 ◆致关注我(本站小编)的宗亲的一封公开信
查看: 10926|回复: 2

湖北利川马蹄水雷氏家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16 12:53:33
来自于: - 贵州毕节地区毕节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雷氏家源
雷雨 著


目录
第一章      雷氏溯源
第二章      马蹄水雷氏
第三章      雷氏世系
第四章      雷氏合派
第五章      雷氏新派
第六章      雷氏派序摘录
第七章      雷氏名人
第八章      百家大姓表
第九章      故乡的风景
第十章      家族续记
前    言
有家族才有民族,有民族才有国家。如果家不能成为族,国也就失去了生存的血脉。所以,发展家族,壮大家族,兴旺家族,是一件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要发家兴国,首要地是要编写好家谱,理顺家族关系。所以,历代先祖们都倾其所有,写好自己的家谱。
家谱是家族发展流程的真实写照,也是家族岁月足迹的历史刻记。自有人类社会以来,特别是进入文明社会以后,人类“不知父母”的原始愚昧时期已经过去了,掀开了人类社会高速发展的崭新篇章。因而,姓氏兴起了,家族兴起了,家族发展的漫长历程就被记载下来了,因而成为家谱。
家谱是子孙学习的最好教科书。一般来说,家谱都记载了先祖们生产、生活、迁徙等最大事件,特别是先祖们为了自己家族生存发展而形成的奋斗精神和自我品格塑造精神,是后人们不可多得的直接范本。在一般的家谱里,都有社会名流的详细记录,也有家族败类的真实记载,为子孙后代做人、做事提供了最鲜活的教育材料。
家谱是国史方志的最好补充。国史是一国之史,方志是一方之史,记载的都是国家和地方的大事、概事以及一种发展流程趋势,没有平凡人、平凡事的记载。然而,各族各房的家谱,就很好地弥补了国家历史、地方志书这一天然性的空白。因为家谱可以细致地记录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的各种事件,包括个人的出生、成长、业绩、死亡、墓葬等等,是最完整、最真实、最细腻的人类活动的历史记录。
家谱是社会走向文明和进步的阶梯。家谱可以很直接地反映族内人与人之间、族外人与人之间的各种伦理关系,为人们的各种交往,特别是爱情、婚姻、家庭交往提供了很好的伦理世系图,避免了许多不健康、不道德、不科学行为的发生。现今的发展社会,人们迁居的机会多,不按照派序取单名的多,如果没有家谱,人们只知姓而不知族更不知辈份,就很容易在伦理道德上出现错误,给社会和家族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所以,各族各房都十分重视家谱的编写工作,不仅当成一件家族的大事,而且还当成一件社会的大事、国家的大事,常抓不懈,并且成果丰硕。马蹄水雷氏族人也一样,从公元1980年就开始酝酿编写家谱,续编新派,虽然会议数次,讨论万言,多人仙逝,总是无法形成最后的成果。主要原因一是文化条件不成熟,没有一个勇于承担编写任务的文化人;二是经济条件不成熟,各家各户都很贫穷,无法出资正式印刷,更没有时间和资金去湖南原籍调查;三是社会条件不成熟,马蹄水雷氏从来没有文字性的家谱,世代相袭的都是口传家谱,一传二二传三,传来传去什么都传变了,什么也都忘记了,想编写家谱也都无地方着手。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科技发展迅猛,网络遍地相连,“人在家中坐,能知天下事”。通过网络世界,完全可以查找雷氏家族的一些信息,特别是《雷氏宗亲网》上,家族的信息就更加丰富了。在家父地再三催促下,在相关族人地帮助下,本人通过网络上收集的一些信息,着手编写《雷氏家源》。之所以取名为《雷氏家源》,是因为马蹄水雷氏的流脉至今仍然不清楚,中间还有许多断痕,比如雷肇基公和雷天锡公的辈分关系、雷焕公和雷天锡公的辈分关系、雷天锡公和雷才学公的辈分关系,口传中的江西鹅颈丘雷法正公是不是存在、是否还有别的名字,雷永佑公四弟兄、雷才学公六弟兄的其他后人在哪里,开县、云阳、奉节是否有雷才学公的后裔,等等,都无法得到有效地证实,都有待于今后进一步调查和完善,把马蹄水雷氏家族的流脉真正弄清楚。
在查阅雷氏宗族各种资料的时候,总觉得雷氏族人有一种“各自为阵,互不相闻”的缺点。族人不多派序多,家族不大迁徙大,每一房族人迁徙之后,都要自叙一派,各成一家,让后人无法弄清楚族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真希望有那么一位能人站出来,引领整个家族,让雷氏族人也像孔、孟、曾氏族人一样,全国一统,全球一统,以推动雷氏家族文化的健康发展。也许,这样的大事还要经过数代数十代地艰辛努力吧,那时我们都已经作古了。
总之,《雷氏家源》能够印刷出版,也算是一件喜事吧,无论错漏如何、质量如何,分散在全国各地的马蹄水雷氏族人,也算有了第一本自己的家谱吧。从举家入川的始祖雷才学公以及后来无数仙逝的祖公们,英名在册,劳苦在谱,夙愿已了,香魂可慰了。
雷永佑公第十世孙      雷    雨
公元2011年10月10日于利川城岩洞湾
(编者注:雷雨,谱书名雷耀常。湖北民族学院毕业,199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利川报社副总编、文体局副局长、房管局副局长,现任总工会副主席,著有散文集《今生有约》,小说集《乡长》、长篇小说《天眼》和《我想有个家》等)
内容转自(雷雨宗亲新浪博客)

 楼主| 发表于 2014-8-16 12:54:06
来自于: - 贵州毕节地区毕节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章       雷氏溯源

雷姓起源很早,相传在公元前3000多年的神龙部落、轩辕部落时期,就有了方雷部落。中原地带的轩辕部落为争夺霸主,与南方的蚩尤部落进行了一场残酷地拉锯战争,最后是方雷部落帮助轩辕部落打败了蚩尤部落。轩辕部落的首领胜利后建国自封皇帝,并封方雷部落于方山(即今河南省嵩山一带),建立方雷氏子国。从此,生活在河南嵩山一带方雷氏的子孙们,便以方雷为姓,挽草为界,支棚为家,刀耕火种,繁衍生息,兴族万代。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方雷家族发展壮大了,有的人为了叫喊方便或者书写方便,或者简写姓氏为方,或者简写姓氏为雷,因而逐渐地把一族人分支为方姓和雷姓了。后来,方姓家族因为社会的变故,又再分支为方姓和邝姓了。

当然,也有其他姓改姓雷的,如女真人阿典氏、满州人阿克占氏、景颇人春雷氏、基诺人布柯氏等,但是人数都不多。

大约到了公元前1050年左右,方雷氏第24代孙雷震公帮助周武王消灭商纣王并建立了周朝,受到周武王的分封,《封神演义》便有详细的故事记载。雷震公是雷氏家族有文字记载的最早先祖之一,并且是一位为国家建功的大英雄,所以被雷氏后人尊为始祖。当然,雷氏家族还有一位先祖雷开公,也是有文字记载最早的先祖之一,他虽然是商朝的重臣,但是是一位佞臣,所以不被后人敬重。

雷姓族人以河南嵩山为中心开始发展,最先发展到邻近的陕西、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大约在公元270年西晋时期,迁徙到江西豫章郡(今南京)一带生活的雷氏家族发展最快,特别因为雷震公第59代孙雷义公、第64代孙雷焕公均为当时名流,声显一方,名播九州,加之雷焕公又做了豫章郡丰城令,所以就建立了豫章堂,号统南方雷氏,这就是雷氏家族最早的堂号。隋唐时期,迁徙到陕西冯翊郡(今大荔)的雷氏族人也发展起来了,朝廷显官代代辈出,并且声望超过了南方雷氏,也以冯翊郡为中心,建立了冯翊堂,号统北方雷氏家族,这就是雷氏家族马蹄水雷氏

大致在公元1742年清朝乾隆年间,由于居住在湖南省衡阳县敬利乡(没有考证此地,不知是否属实)的本族雷氏,人口渐多,土地渐少,加上洪水、疾病和瘟疫等,生计无存,家族只好派遣各房子弟携妻挈子外逃谋生。由始祖雷才学公率领的一家三口,从湖南衡阳出发,经湘西、川东翻山越岭,讨米来到今重庆市开县落脚起家。

在开县生活了大约20年后,由于生活困苦,或者是人生地生,雷才学公一直想回湖南老家。大约在公元1764年左右,不得不留下已婚次子雷良应公留居开县,由长子雷良顺公率领全家沿长江先行东迁。雷良顺公带着父母、妻儿徒步来到重庆市奉节县被长江三峡阻挡,无资租船回湖南老家,只能在长江南岸赵家坝的大山中暂住求生。不久,雷才学公在赵家坝去世,雷良顺公也疾病缠身,贫困潦倒,走无脚力,行无船资,再也没有回湖南老家的能力了。从世代相传的口头家史中可以看出,在当时人烟稀少的赵家坝,既无计划生育,也无人口控制,同时也没有遭遇兵匪袭扰,雷良顺公生活30多年仅有雷忠扬公一子,就可以想象当时生活的贫穷状况了。

大致在公元1800年左右的清朝嘉庆年间,雷忠扬公在奉节县赵家坝安葬了父母之后,又举家迁入湖北省利川市凉雾乡印把山,再迁居于凉雾乡营上村新房子,最后迁居于柏杨坝镇马蹄水村黄狮荡,从此永居该地,发展至今10余代,现有人口500余人,成为马蹄水村一带很有影响的望族。

雷良顺公离开开县后,雷良应公因为生活所迫,或者是想回湖南老家,或者是想追寻父母兄长,也举家顺长江东迁至重庆市云阳县马鞍山居住,其家族的发展情况就不知道了。也许开县还有雷良应公的后人,云阳也有其后人,因为时间长远,交通阻隔,无法前去查实。

由于本支雷氏先祖长期漂泊,居无定所,家无恒产,祖无遗留,没有读书人,更没有能力撰写家谱,或者没有记住在湖南老家的家谱,直到公元1850年左右清朝道光年间雷正龙公时代,住所稍有安定,经济情况稍有好转,才请端公“下阴问路”并结合先祖的口传记忆,手记了一本《雷氏忆字谱》,所以马蹄水雷氏派序的开头句即为“师祖云腾起”,完全是跳端公、做道场的语言。不过,从全国各地的雷氏派序来看,即使是来自同一个地方的族人,也没有完全相同的派序,这只能说明雷氏先祖没有重视这件事,或者没有经济能力和文化能力组织这件事关家族兴旺的大事。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给我们后代研究家族文化和家族历史带来了无数缺失。

马蹄水《雷氏忆字谱》是一简易的手记本,仅几张薄纸而已,由族中读书人雷显厚、雷显昌两位老人保管,是马蹄水雷氏寻祖问根的唯一根据,但是也在公元196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立四新”风潮中被政府上缴烧毁了。公元1981年10月,年长的雷氏族人再次汇集在一起,对被上缴烧毁的《雷氏忆字谱》进行了回忆记录;2010年10月,由雷显扬、雷耀友、雷耀山等人发起并组织,对雷氏现有人员进行了统计登记,由雷雨编写出版了马蹄水《雷氏家源》,也算是填补了马蹄水雷氏家族在历史上的一项空白,同时也可以欣喜地告慰劳苦奔波的先祖们的在天之灵了,子孙们记住了他们的辛劳和名字。由于是《忆字谱》,更加之是几十年之后后人回忆的《忆字谱》,其中人名、地名、生辰等错漏肯定很多,人物的逻辑关系交代也不清楚,也没有时间去详细考证,只等后来人续写家谱时更正罢了。

另外,由于现在外出到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务工的人员比较多,有的举家而迁,有的夫妻双出,有的数年不回,有的安家不返,因而无法直接联系他们,更无法知道他们的详细信息。所以在编写《雷氏家源》的时候,直接提供者的资料就详细一些,间接提供者的资料就简单一些,没有达到信息资料的全部统一,这也是一个很大的缺憾。

                                                 一    世

雷永佑、永化、永佐、永月四人。

雷永佑兄弟四人均居住湖南省衡州府衡阳县敬利乡。

在此居住的还有上五房雷永伦。

                                                 二    世

雷永佑生才学、才相、才桂、才胜、才金、才其六人。才相妻谢氏,才桂妻谭氏,才胜妻牟氏,才金妻唐氏,才其妻唐氏。

雷永伦妻曾氏,生才榜、才槐二人。

雷才学生于癸未(1703年)正月十二卯时,妻刘氏生于壬寅(1722)年正月初九寅时。雷才学由湖南省衡阳县敬利乡交人里迁居今重庆市开县,再移居重庆市奉节县南岸赵家坝,1773年亡故。

                                                 三    世

雷才学妻刘氏在湖南衡阳生良顺、重庆开县生良应。

雷良顺生于辛酉(1741年)九月初三,成人后带着父母从重庆市开县迁居奉节县南岸赵家坝,妻应为开县或者赵家坝人;良顺亡故于赵家坝戴家洞,葬于老山岩,坐南朝北。

雷良应生于甲子(1744年)二月二十一日,妻李氏生于乙丑(1745年)七月二十六日,系重庆市开县白朝人。雷良应从开县迁居重庆市云阳县马鞍山居住。

                                                 四    世

雷良顺生雷忠扬。雷忠扬字宏明,生于戊子(1768年)七月十四日奉节县赵家坝,告终于今湖北省利川市柏杨坝镇马蹄水村黄狮荡。

                                                 五    世

雷忠扬迁居利川市凉雾乡印巴山,生孝忠、孝义二人。

雷孝忠生于丁丑(1817年)四月二十三日,告终于利川市南坪乡营上村新房子,葬其屋后面,坐南朝北。

雷孝义妻许氏,生长于甘溪沟,孝义夫妇均葬于奉节县南岸赵家坝戴家洞都场凹。

                                                 六    世

雷孝忠生正奇、正祥、正龙三人。

雷正奇生于清朝道光辛丑(1841)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妻许氏。雷正奇葬于马蹄水村小山槽。

雷正祥妻牟、刘氏,子女不不详。

雷正龙妻牟氏,葬于马蹄水村敖家园子,坐东朝西,有墓碑。

雷孝义妻许氏,生治德、治明二人,均葬于奉节县南岸赵家坝戴家洞都场凹。雷治德、雷治明二人的后代不详。

                                                 七    世

雷正奇生荣安、荣富、荣山三人。

雷正祥生荣连、荣广二人。

雷正龙生荣科、荣贞、荣喜、荣堂四人。

                                                 八    世

雷荣安生子贵玉。

雷荣富生子贵山、女贵英,贵山早亡。

雷荣山无妻,出家当了和尚。

雷荣连妻杨、蔡氏,生子贵书。

雷荣广妻杨氏,生子贵明。

雷荣科妻吴氏,生子贵元、贵发、贵友、贵怀。

雷荣贞妻余、牟氏,生子贵锡、贵清,女银耳婚马蹄水邓启斌。

雷荣喜终身未娶。

雷荣堂妻何、李氏,生子贵松、贵万、贵忠、贵孟。



                                                 九    世

雷贵玉妻王金书,生子显笃、显友、显文、显昌、显五、显贞、显政,女显香婚张修福。

雷贵书妻廖天香,生子显富、显见。

雷贵明妻黄氏,生子显成。

雷贵元情况不详。

雷贵发妻李氏,生子显炳、女银兰。

雷贵友情况不详。

雷贵锡妻向氏,生子显禄、显书、显明。

雷贵怀妻胡氏,生子显沛、显桃、显宝、显学。

雷贵松妻罗氏,生子显美、显应、显坤。

雷贵万妻刘昭香,生女显桂,婚小山槽廖朝白;女显菊,婚马蹄水廖朝忠。

雷贵忠妻廖、刘氏,生子显厚、显清、显益、显武;女显英婚西坪向耀发,显银婚新桩余春龙。

雷贵孟生于1906年8月16日,亡于1958年5月初四,葬马蹄水村分水岭雷家院子后山西脚,坐北朝南;妻马坪周金玉,生于1909年3月初二,亡于1964年2月初七,葬雷家院子后山半腰,坐北朝南。生子显扬、显朋、显风;女显英生于1941年10月初三,婚南坪乡五谷村向智华,向智华生于1939年7月14日;女显志生于1945年4月初五,婚南坪乡五谷村向智元,向智元生于1945年2月27日。



                                                 十    世

雷显笃,1951年参加自愿军,朝鲜战争结束后回家务农;妻刘中桂,生子耀洲、耀均,女耀梅婚许光木、耀凤婚满云万。

雷显友妻谭万翠,生耀明、耀恩、耀元,女耀菊婚南坪乡营上村严国柱。

雷显文妻张玉香,生耀培、耀杰,女耀珍婚全成清、耀碧婚李启群、耀然婚牟方仲、耀英婚南坪乡大罗村黄龙文。

雷显昌妻牟秉菊,生耀怀、耀宣、耀攀,女耀芝婚牟来亚、耀登婚罗德才、耀芸婚李长贵。

雷显五妻谭万香,生耀兵、耀家,女耀余、耀银、耀芩。

雷显贞妻廖朝桂,生耀坤、耀美、耀德。

雷显政妻刘碧祥,生耀清、耀海,女耀乐、耀蓉。

雷显炳生雷耀清(马蹄水)。

雷显富妻向义梅,生耀高,女耀庆婚向信林。

雷显见妻藤创六,生耀勇,女春云。

雷显成妻张大志,生耀红,女耀春婚李明清、耀碧婚张定林。

雷显禄妻牟氏,生耀权、耀祥,女耀云婚向礼发。

雷显书妻许光梅,生耀江、耀兴、耀武,女耀琼婚牟秉光、耀林婚袁义然。

雷显明妻袁氏,生耀山,女耀良婚余瑞清。

雷显沛妻牟氏,无子女。

雷显桃妻刘九春,生耀富、耀平,女耀志婚雷家坪吴祥绪、耀朋婚南坪乡新屋村黄龙文。

雷显宝妻李白玉,生耀宽,女耀松、耀香、耀成、耀树。

雷显学民国年间当兵阵亡。

雷显美妻谭继珍,生耀品、耀德,女耀雪。

雷显应妻刘家银,生耀政、耀万、耀锐,女明娥婚王安家、冬云婚胡长红。

雷显坤妻丁顺清,生耀良、耀启、耀堂,女耀桃婚西坪村向兵信。

雷显厚妻马坪李书娥,子耀友、耀财;女耀顺,婚马蹄水村鹿子坝黄兴家;女耀绪,1951年9月生,1970年参加教育工作,婚兴隆口教师杨正国;女耀祝,婚高桥赵先和。

雷显清妻周仁秀,生耀刚、耀端。

雷显益妻王春碧,生耀胜、耀华、耀田,女耀超婚刘鹏辉。

雷显武妻向智珍,生耀奎,女丕云。

雷显扬1934年10月23日生,197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即任马蹄水村党支部书记至1977年12月;妻熊明凤,1940年10月初八生,马蹄水村核桃树人,197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至1984年担任马蹄水村妇联主任;生子耀常、耀川、耀勋;女双春,1963年7月生,1983年秋开始教育工作,婚柏杨坝双梨村吴德林;女凤云,1965年生,婚本组刘兴富。

雷显朋生于1938年8月26日,杀猪匠;妻王家英,云阳县白土人,1970年5月因病亡故,葬于分水岭雷家屋后东边竹林,坐北朝南。生子耀波、耀宇;女梅花,1962年8月生,婚南坪乡田坝村吴定怀。

雷显凤生于1948年12月26日,妻太阳曾明春,生于1948年4月24日。子耀忠1972年9月生、耀庚1976年10月生、耀琼1979年3月生;女秋菊,1969年9月生,婚本组张祖平,张祖平生于1970年4月。



                                                 十一世

雷耀洲妻杨仁碧,生福俊,女世春。

雷耀均妻黄世碧,生雷浩,女福蓉婚卿松、海霞。

雷耀明妻陈先珍,生雷军、雷辉,女雷英。

雷耀恩妻孙汝珍,生福念。

雷耀元妻吴祥媛,生雷兴、雷涛。

雷耀培妻向礼秀,生福超、福祥,女海燕。

雷耀杰妻杨运祝,生女小凤、小华。

雷耀怀妻向阳春,生女红运,婚谭家。

雷耀宣,1963年2月生,1981年在广东省湛江参军;妻宋仕凤,生雷炯、女小芩。

雷耀攀妻牟来春,生福满、小辉,小辉现就读于武汉科技大学。

雷耀兵妻蒲元珍,生建明,女群芳、红燕。

雷耀家妻蒲元梅,生女冬玲、福梅、娇娥。

雷耀坤妻李成琼,生福权、九平、小平。

雷耀美暂时未婚。

雷耀德妻李书玲,生雷振、女梅花。

雷耀清妻乔启英,生福明、福建、福州,女福珍婚王启明、福香婚邓碧权。

雷耀海妻刘生蓉,生雷振林、女小玉。

雷耀清情况不详(马平)。

雷耀高妻瞿治秀,生雷达。

雷耀勇妻李氏,生雷亚。

雷耀红妻张邦玉,生女久云、春燕、代琼。

雷耀富,1946年生,197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高桥、大福、白庙等管理区副书记、人大主;妻铁炉向仁碧、柏杨坝陈红珍。子福勇,1982年7月生,1999年冬参军;女福琼,1977年8月生。

雷耀平妻谭文桃,生雷攀、女小燕。

雷耀宽妻陈正桃,生林森、女雷红,林森现就读于武汉科技大学。

雷耀祥,1951年参加自愿军,在朝鲜战场牺牲并追认为革命烈士;妻牟氏,生子福政,女福翠婚王耀武。

雷耀权妻袁氏,生子福清、福光,女福桃。

雷耀辉未婚。

雷耀江妻刘桃香,生子福胜、福成,女福春婚邓元银。

雷耀兴妻刘德云,生子福军、福杰、福刚,女福美婚张家、福莉婚牟群方。

雷耀武妻叶运碧,生女福英婚张诗奎,福佑、福秀、福元、福文。

雷耀山,1937年5月生,任村民小组长30多年;妻袁氏、余来香,子福安、福友;女福珍婚罗仁万、福平婚郭中浩。

雷耀品妻刘运珍,生女雷娇。

雷耀德暂时未婚。

雷耀政曾于1978年在河南当兵,妻向刚碧,生女双燕。

雷耀万妻向凤娟,生福林、女灵芝。

雷耀锐妻刘以碧,生雷前、雷兴。

雷耀良妻谭建平,生亚雄。

雷耀启妻刘汉林,生志豪。

雷耀堂妻孙国燕,生雷慢。

雷耀友,1955年12月生,199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1年5月开始担任马蹄水村主任、党支部书记;妻廖国秀,王家湾人;子雷丹,1980年3月生,西安交通大学毕业,现在南海舰队工作,副团级干部;子三强,1982年生,2004年四川大学毕业,现在新都市教委工作;女苗苗,婚牟委,迁居利川市教场村。

雷耀财,1961年6月生,1980年参军,先后进入西藏自贡军事学院、南京国际关系学院学习,曾任西藏部队排长、连长、营长等职,1993年任四川省新都市县武装部部长,现移居新都市;妻陈苹,学校教师;女雷爽,1989年9月生,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现成都工作。

雷耀刚妻邓碧翠,生雷电、女雷窍。

雷耀端妻分水岭刘兴平。

雷耀胜妻胡蓉,生福卫、女雷芳。

雷耀华妻叶太书,生福彪、福锐。

雷耀田妻向伦蓉,生福涛、女婷婷。

雷耀常,又名雷雨,1961年12月28日生,迁居利川市东城岩洞湾,湖北民族学院毕业,199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利川报社副总编、文体局副局长、房管局副局长,现任总工会副主席,著有散文集《今生有约》,小说集《乡长》、长篇小说《天眼》和《我想有个家》等;妻肖美菊,1968年5月18日生,都亭教场村人;子雷田,1992年7月9日生,利川市一中学生。

雷耀川,1968年3月11日生,198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马蹄水村党支部副书记、民兵连长;妻廖国梅,马蹄水人,1969年12月23日生;女雷娜,1989年5月15日生,200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10年仙桃职院毕业,现居住仙桃市;女雷蕾,1991年正月11日生,婚利川市普庵村赵斌,赵斌生于1988年2月21日。

雷耀勋,1972年9月初五生,分水岭人;妻向伦珍,1972年4月12日生,太阳槽人;子雷乔,1994年10月21日生,利川市五中学生。

雷耀波,又名雷飞,1965年8月生于分水岭,迁居汪营镇石坝村;妻曾德春,汪营镇石坝人,1966年3月生。子雷臻;女雷莉,1988年生,婚江西省万连县黄天宇。

雷耀宇,1968年3月8日生,1988年冬开始在北京空军服役,现任元宝乡广电中心主任;妻杨春花,利川城人,生于1972年4月;子雷同,1998年12月29日北京生,利川民族初中学生。

雷耀忠暂时未婚。

雷耀庚,1976年10月生,1990年参军,现迁居利川城;妻柏杨坝王琼,1982年5月生。子雷涵,2004年9月生;女雷钦,2009年5月生。

雷耀琼暂时未婚。



                                                 十二世

雷福政妻王耀云,生子朝华、朝尾。

雷福清妻陈玉菊,生女朝书、双珍、群珍、珍东、凤云。

雷福耀妻李远珍,生女朝梦婚张全华、春燕婚毛万高。

雷福成妻罗义香,生子朝斌,女春芳。

雷福军妻李太银,生子雷雳、雷霆。

雷福杰妻黄龙菊,生子雷润,女方兰。

雷福刚妻刘治敏,生子雷锐,女春锋。

雷福安,1955年12月生,1976年冬参加解放军,197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转业到柏杨供电所工作;妻向银春,子雷林、雷敏。

雷福友妻李玉平,生子雷贤,女雷静。



                                                 十三世

雷朝华妻邓祥燕,生女雷宇。

雷朝尾妻向淑,生女雷蕾。

雷朝斌妻向信攀,生女雷旭。

雷雳妻李凤平,生女雷洛。

雷润妻罗红林,生子雷爽。

雷林妻王安亚,生子雷帆。

雷敏妻向素珍,生子雷纲兴。
发表于 2014-12-5 23:23:36
来自于: - 浙江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利川的  怎么没有我们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雷氏家园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站长|手机版|关于雷氏宗亲网|中华雷氏网『leishi.org.cn』 ( 蜀ICP备17004049号-13 )

© 2010-2015 雷氏伟业  建议使用IE8[点击下载]以上浏览器   GMT+8, 2025-4-19 11:35 , 处理时间:0.154980秒, 39次请求 , Gzip On.

Design by 雷氏伟业 @ Discuz! X3.5 --【中华雷氏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