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氏家源 雷雨 著
目录
第一章 雷氏溯源
第二章 马蹄水雷氏
第三章 雷氏世系
第四章 雷氏合派
第五章 雷氏新派
第六章 雷氏派序摘录
第七章 雷氏名人
第八章 百家大姓表
第九章 故乡的风景
第十章 家族续记
前 言
有家族才有民族,有民族才有国家。如果家不能成为族,国也就失去了生存的血脉。所以,发展家族,壮大家族,兴旺家族,是一件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要发家兴国,首要地是要编写好家谱,理顺家族关系。所以,历代先祖们都倾其所有,写好自己的家谱。
家谱是家族发展流程的真实写照,也是家族岁月足迹的历史刻记。自有人类社会以来,特别是进入文明社会以后,人类“不知父母”的原始愚昧时期已经过去了,掀开了人类社会高速发展的崭新篇章。因而,姓氏兴起了,家族兴起了,家族发展的漫长历程就被记载下来了,因而成为家谱。
家谱是子孙学习的最好教科书。一般来说,家谱都记载了先祖们生产、生活、迁徙等最大事件,特别是先祖们为了自己家族生存发展而形成的奋斗精神和自我品格塑造精神,是后人们不可多得的直接范本。在一般的家谱里,都有社会名流的详细记录,也有家族败类的真实记载,为子孙后代做人、做事提供了最鲜活的教育材料。
家谱是国史方志的最好补充。国史是一国之史,方志是一方之史,记载的都是国家和地方的大事、概事以及一种发展流程趋势,没有平凡人、平凡事的记载。然而,各族各房的家谱,就很好地弥补了国家历史、地方志书这一天然性的空白。因为家谱可以细致地记录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的各种事件,包括个人的出生、成长、业绩、死亡、墓葬等等,是最完整、最真实、最细腻的人类活动的历史记录。
家谱是社会走向文明和进步的阶梯。家谱可以很直接地反映族内人与人之间、族外人与人之间的各种伦理关系,为人们的各种交往,特别是爱情、婚姻、家庭交往提供了很好的伦理世系图,避免了许多不健康、不道德、不科学行为的发生。现今的发展社会,人们迁居的机会多,不按照派序取单名的多,如果没有家谱,人们只知姓而不知族更不知辈份,就很容易在伦理道德上出现错误,给社会和家族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所以,各族各房都十分重视家谱的编写工作,不仅当成一件家族的大事,而且还当成一件社会的大事、国家的大事,常抓不懈,并且成果丰硕。马蹄水雷氏族人也一样,从公元1980年就开始酝酿编写家谱,续编新派,虽然会议数次,讨论万言,多人仙逝,总是无法形成最后的成果。主要原因一是文化条件不成熟,没有一个勇于承担编写任务的文化人;二是经济条件不成熟,各家各户都很贫穷,无法出资正式印刷,更没有时间和资金去湖南原籍调查;三是社会条件不成熟,马蹄水雷氏从来没有文字性的家谱,世代相袭的都是口传家谱,一传二二传三,传来传去什么都传变了,什么也都忘记了,想编写家谱也都无地方着手。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科技发展迅猛,网络遍地相连,“人在家中坐,能知天下事”。通过网络世界,完全可以查找雷氏家族的一些信息,特别是《雷氏宗亲网》上,家族的信息就更加丰富了。在家父地再三催促下,在相关族人地帮助下,本人通过网络上收集的一些信息,着手编写《雷氏家源》。之所以取名为《雷氏家源》,是因为马蹄水雷氏的流脉至今仍然不清楚,中间还有许多断痕,比如雷肇基公和雷天锡公的辈分关系、雷焕公和雷天锡公的辈分关系、雷天锡公和雷才学公的辈分关系,口传中的江西鹅颈丘雷法正公是不是存在、是否还有别的名字,雷永佑公四弟兄、雷才学公六弟兄的其他后人在哪里,开县、云阳、奉节是否有雷才学公的后裔,等等,都无法得到有效地证实,都有待于今后进一步调查和完善,把马蹄水雷氏家族的流脉真正弄清楚。
在查阅雷氏宗族各种资料的时候,总觉得雷氏族人有一种“各自为阵,互不相闻”的缺点。族人不多派序多,家族不大迁徙大,每一房族人迁徙之后,都要自叙一派,各成一家,让后人无法弄清楚族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真希望有那么一位能人站出来,引领整个家族,让雷氏族人也像孔、孟、曾氏族人一样,全国一统,全球一统,以推动雷氏家族文化的健康发展。也许,这样的大事还要经过数代数十代地艰辛努力吧,那时我们都已经作古了。
总之,《雷氏家源》能够印刷出版,也算是一件喜事吧,无论错漏如何、质量如何,分散在全国各地的马蹄水雷氏族人,也算有了第一本自己的家谱吧。从举家入川的始祖雷才学公以及后来无数仙逝的祖公们,英名在册,劳苦在谱,夙愿已了,香魂可慰了。
雷永佑公第十世孙 雷 雨 公元2011年10月10日于利川城岩洞湾 (编者注:雷雨,谱书名雷耀常。湖北民族学院毕业,199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利川报社副总编、文体局副局长、房管局副局长,现任总工会副主席,著有散文集《今生有约》,小说集《乡长》、长篇小说《天眼》和《我想有个家》等)
内容转自(雷雨宗亲新浪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