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雷氏网

 找回密码
 加入雷氏家园

微信扫码,快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姓氏研究专著《中华雷氏姓源考》公开发行 ◆雷氏宗亲网文章发布指南 ◆致关注我(本站小编)的宗亲的一封公开信
查看: 4149|回复: 2

国学大师——雷海宗(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22 18:13:45
来自于: - 云南丽江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雷海宗,字伯伦,1902年出生,河北省永清县人。1919年入清华学校高等科。1922年毕业后留学美国,在芝加哥大学学习历史,1924年入该校历史研究所深造,192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雷海宗回国后,历任国立中央大学史学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并兼任金陵女子大学历史系教授和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1931年转任武汉大学教授。
   1932年返回清华大学任教,抗日战争时期,历任西南联大历史系教授、系主任、代理文学院院长。解放后任天津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
   雷海宗的治史特点是以一定的哲学观点来消化史料,解释史料,自成体系。他强调真正的史学不是繁琐的考证或事实的堆砌。于事实之外,须求真理,要有哲学的眼光,对历史作深刻透彻的了解。他还着重于从当今的时代出发,对中国和世界各地区国家的历史与文化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评价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谋求在20世纪建设中国的途径,他主张中国的史学家应吸取外国较先进的史学理论和方法来整理研究本国的历史文化。
   雷海宗在30年代前期的著作有《中国通史》、《中国通史选读》、《西洋通史》、《西洋通史选读》,译著有《克罗奇的史学论》。抗战前后的著作有《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文化形态史观》等。
   雷海宗于1962年病逝,享年60岁。

被忽视的“雷海宗的年代”——忆雷海宗师

  著名旅美学者何炳棣先生是具有国际影响的历史学家。在这篇文章中,他满含深情怀念他的老师、已故著名史学家雷海宗先生,并提出,首位考证出武王伐纣之年为公元前1027年的学者是雷海宗,而非史学界一般认为的瑞典汉学家高本汉。此文亦收入香港商务印书馆新近出版的何炳棣回忆录《读史阅世六十年》。

  ——编者



    回想起来,连自己都不能相信一生受雷海宗师影响至深且巨,而事实上只正式读过他的惟一一门必修的中国通史。正式读雷之课如此之少有二原因。一、在北平的三年我专心于为将来的留学考试奠基,时间和精力上都挤不进雷先生的中国上古史和秦汉史。二、1939年秋自北平至昆明任清华历史系助教以后,先忙于教西南联大先修班的西洋通史,随后忙于解决终身大事,投考第五届(1940年8月)清华留美公费考试失败(1941年夏始揭晓),迟迟因父丧不得不回沦陷区料理家务等等,一直不知也未能旁听雷师西洋中古史、西洋近古史和罗马帝国制度史等课。这些西史的课都是雷先生的专长,战乱中完全错过是我终身憾事之一。北平清华二、三年级时课外虽不无向雷师请教的机会,但使我受益最多的是在昆明西南联大期间与他的经常接触和专业内外的交谈。
   据我一生观察,雷先生是真正兼具基督教和儒家品德的学人。他律己极严,终身践履先人后己的原则。他对人的感情和关切从不轻易外露。我对雷师高尚品德有亲切的体会。例如1941年初冬,我留学初试失败后数月,迟迟始获悉父亲已在天津去世。有一天雷师在联大围墙外非常平静地对我说:“千万不要误会我的意思,从公从私的立场我觉得不能不向你一问,你是否愿意去旁的学校做讲师或副教授?不幸的是联大教西洋史的教授相当多,你虽有教西洋通史的能力,因未曾留学,轮不上你教。如果旁处有机会教西洋史,你是否考虑?”我的回答很坚定,我不在乎名义和待遇,昆明究竟师友相处融洽,学术空气和图书设备还是比较好,我无意他就。雷师这才说出心里的话:“你这样决定,我很高兴,不过因为职责所在我不得不问你一问。”三个月后因家务回金华,我在浙赣路上遇见九级历史系王文杰学长回福建奔妻丧,他告我路费的极大部分都是雷先生私人供给他的。
   雷先生最使我敬仰的是他大过人的“容忍”,而这种容忍是深植于一己学术和道义方面的自信。早在1937年春间全系师生茶会后的晚间,同屋黄明信告我他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茶会中明明听见陈寅恪先生相当高声地和一位同学说,何以目前居然有人会开中国上古史这门课;当时雷先生不过几步之外决不会听不见这种讽刺的。同时清华历史及哲学系合聘的张荫麟备受陈寅恪师的赞扬,已着手为教育部写撰《中国史纲》第一辑。清华校园之内,新秀吴晗对雷之通史已有讽议。我通检《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教学,科研卷”,发现1938-1939年钱穆的中国通史列为甲组,雷的通史列为乙组;自1939-1940年起吴晗授甲组中国通史,雷师的通史列为乙组;1942-1943年,吴晗、孙毓棠、雷海宗分别讲授甲、乙、丙三组中国通史。当时的理由是甲组较详于史实与制度,最适合人文社科学生的需要,乙组史实及制度稍为简略,宏观视野及分析综合比较适合理工及不以历史为专业学人的需要。
   当时雷先生为历史系主任,始终践履先人后己的原则。在此之前他早已解释过何以他在中国通史故意略于制度:

发表于 2011-8-24 16:31:15
来自于: - 四川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宁静のの致远 于 2011-8-24 16:33 编辑

想不到云彬也在研究雷海宗先生宗亲的一切。我手上有一本48年国统区文人学者料汇编集,宗亲先生当时就被"红透了的左派"先生们带上了"为反动的法西斯张目"的大帽子被"批得体无完肤、、、、、、。"解放后他执教于清华大学历史系兼任系主任。57年那一场扩大化了的反右派斗争,把先生彻底击垮、、、、、、后来的结局可想而知。我手上有一篇刊用着先生遗象的文章,和"文史哲"刊物怀念、悼念他的文章。由于他的铮铮铁骨和对历史研究的执着,在续新篇中我把海宗宗亲放在了首位,有些人说我在"为右派唱赞歌"。您说可不可悲!荒唐之极!历史是人民大众创造的,也应由人民大众来抒写。您说对吧!四川雷德明(秀明)。
发表于 2011-9-11 09:49:56
来自于: - 四川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彬:最近几天您在哪里!怎不见您的身影,也听不到您的声音,,,酷署难耐的夏季己消退了,抓住秋高气爽时节好运作一番如何!?四川雷德明(秀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雷氏家园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站长|手机版|关于雷氏宗亲网|中华雷氏网『leishi.org.cn』 ( 蜀ICP备17004049号-13 )

© 2010-2015 雷氏伟业  建议使用IE8[点击下载]以上浏览器   GMT+8, 2025-5-22 16:22 , 处理时间:0.076524秒, 22次请求 , Gzip On.

Design by 雷氏伟业 @ Discuz! X3.5 --【中华雷氏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