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11-22 08:52:36
来自于:
- Reserved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川省达州市渠县雷姓溯源略
据二〇二一年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雷映松著的《中华雷氏姓源考》、二〇二四年由中华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由雷映松著的《宕渠千年大事纪》记载:渠县县域雷姓溯源而有据者之一,早为县城北方之土溪五姓合雷。渠县土溪镇雷居坪《李雷氏族谱》(公元1841年)序:“始祖讳君佑,元末(公元1368年前后)因宦入川,遭乱梗,遂家于蜀北渠县云合里刘村塝,四世传至觉端公,因乱,故更姓雷……当是时,同来楚黄而居,又同方者,惟雷氏最枭雄,人莫敢犯,故四世祖暨若向若左若温,约共姓雷,以避残杀之害。”五姓共约姓雷,按年龄分长幼后,各建向家、左家、李家、温家、周家等各支系祠堂,又在1764年建五姓合雷的雷氏祠堂,其祠堂楹联曰:“是其祖非其祖是非其祖同登此殿”“有嗣孙无嗣孙有无嗣孙共聚一堂”。
向雷氏字派,诗曰:“朝学聪甫希,龙谦自升中。德如声家兆,太叙光友传。”一世祖为向朝忠、向朝海。
左雷氏字派,诗曰:正子海成东……在1990年后,将失传班辈新编整理为:“明月曾辉,千秋永存。在氏后裔,中华栋梁。文物将帅,古国群分。主宰世界,东方强人。”一世祖为左先,字碧显。
李雷氏字派,诗曰:“君廷继端伯,春嘉应龙开。一雨司日递,兆生世德培。孝友传家本,忠良辅国材。光宗在积善,庆必自天来。”一世祖为李君佑。此族约定,采64卦之法,字派周而复始用之。
温雷氏字派,诗曰:“让美章万福,天定远隆昌。胜财洪御祥,伦雨文友传。”一世祖为温让。
五姓合雷之幺房,一说一世祖为雷连山,又说为周连山。雷连山支系字派又一分为二,主居渠县㶍渡镇石鼓村(2020年并入金花村)者,其诗曰:“……超龙洞行,自作兴立,国朝辅翼,诗礼传家,承先丕绪……”主居渠县中滩乡(2019年更名中滩镇)雷家黑沟者,其诗曰:“……自作兴立,国恩家庆,昇恒寿茂,元亨利貞。”雷家黑沟者,皆由石鼓村迁出也。“自”是第二十世。
又有周连山支系字派,诗曰:“连必良维忠,有志广开大。根本正明伦,普庆照光华。明芝体象三,雨本照普天。震警应万方,自有大国兴。”土溪雷居坪此族者,自言周连山后裔也,其祠堂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设为土溪区天井乡人民政府驻地。
五姓合雷,辈次关系自合雷始为同一辈次。亦即向朝宗、向朝海、左先、李觉端、温让、周(雷)连山为同一辈人,当兄弟相称,余类推。五姓合雷后的居地之名,时代不一,说法各异,或曰雷巨坪,或曰雷崌坪,或曰雷几坪,或曰雷莽坪,或曰雷居坪。
同期土溪镇雷居坪又有义公支系(此义公非东汉年间豫章郡与陈重交好之义公)、际泰公支系、此地的曹氏改为雷姓,原居土著人陈氏改雷姓等。又有字派“……永、玉、元、洪、德、光、普、照、辉、耀、阳……”一支雷氏。又有渠县迁入雷庆云一脉。庆云,字明晓。字派“云、希、天、永、仕……” 这六支雷氏,仅从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修的《阆中雷氏宗谱序》可查少许义公之况,余者因世远年湮,书阙有间而莫能考。
从时间上判断,以上十一支雷氏,当在第一次湖广填川之际,便居在古宕渠大地,绵绵瓜瓞,繁衍迁播。
又有县城南方之有庆雷氏,在公元一六五〇年左右,中轩公居现在的有庆镇云岭村雷家老桥一带,创业垂统,生子佐春公、乾春公、坤春公三人,后因繁衍甚众而分地聚居,且前后4次开派分支,各有字派。其中主居四川省渠县有庆原5大队(5大队也叫云岫村、6大队也叫画眉村。两村合并后取名云岭村。2020年,云岭村更名九龙村)的字派,诗曰:“中春玉时其文元,大光启先映天绵。德茂洪锡作运久,福禄延寿传万年。”主居四川省渠县有庆原6大队的字派,诗曰:“中春玉时其,治长鸣登约。朝廷升贵显,永乐得太平。”主居四川省渠县㶍渡镇大坵村的字派,诗曰:“中春玉时其文,□□登约盛。吉祥茂祖荣,名翔四海通。”主居四川渠县㶍渡镇石鼓村(2020年并入㶍渡镇金花村)的字派,诗曰:“中春玉时其,文元大登芝。盛吉含诗坤,永乐得太平。”此支虽先后四次开派分支,各用字派,也有互用字派的现象,但是世系代数、长幼称呼未乱。2014年修谱,此四支雷氏族人商议合四为一,牢记自已世系辈数,字派互通互用,从第29世起,统一使用续的字派。十二世雷映松续订28字派,诗曰:“仁义礼信孝道扬,嗣聪学正必栋梁。昌隆兴庆发财旺,睿贤邦祯家呈祥。”“仁”字为本支第29世字派。中华民国年间雷家老桥雷氏宗祠经纬度:30.780410°N,106.849251°E。雷家老桥雷姓一世祖雷中轩墓穴经纬度:30.780108°N,106.848690°E。特别重要的是要交代一句,此族有长辈口传为左雷氏后代之说。
又有渠县清溪场镇回龙(也叫建国)雷家山、渠县拱市乡雷家坝和蓬安县新河乡雷家山雷姓系第二次湖广填川之际,来自湖南永州东安县的智富公一脉,其字派诗曰:“清平一时先三鸣,大学之道在德兴,齐家治国顺朝廷,建长源有文光照,永世开泰镇乾坤。”
又有渠县硐镇冷水河一带雷姓,手抄本记载为来自江西吉安府泰和县竹療村雷氏天锡公一脉,硐乡冷水河迁渠始祖曰宗圣,字官瑞,生二子积万(谭氏)、积德(黄氏)。自雍正五年(公元1727)十月带二子入川顺庆府大竹县北门月花场余家庵,雍正八年(公元1730)因生意迴(通“回”)渠县冷水河万里五甲地,地名小山沟。其字派诗曰:“应子永鸣,启文世正。祖宗积善,时日克念。学希孔孟,志绍周商。富贵荣华,朝廷高尚。”渠县屏西乡云龙村、龙尾村雷家塆,此族雷氏仅知始祖为积刚公。渠县有庆镇龙头村(平滩桥马槽沟雷家塆),此族雷氏仅知始祖为积达公。渠县射洪乡跳蹬村(2004年元宝乡撤并以前,地名属元宝乡跳蹬村,2019年撤射洪乡,将跳蹬村并入有庆镇太山村),此族雷氏仅知始祖克洪公。这三个地方的雷氏,字派均与硐冷水河宗圣公支系完全相同。
这三支雷氏,在第二次湖广填川之际便居在渠县境域,各支系绵瓞浩荡,瑶源垂裕。
又有字派为“志、礼、富、贵、显、荣、华”一族。其族后裔雷喻义自述曰:本姓雷,先祖从渠县土溪南阳碥迁往达县石桥,“志”为雷喻义下一代字派。
又有渠县清溪场镇有一支族人,其字派有:……光、文、章、远……
又有渠县渠江镇山星社区(2019年更名渠江街道山星社区)原渠西幸福坝有一支雷氏族人,其字派诗曰:“春仁开化育,世代传家宝,知书庆平城,继续益忠贞。”
这三支雷氏,虽不知从何而始居渠县境域,然各支系强劲有力,浩浩荡荡,生生绵绵。
又有渠县流溪乡(曾更名流溪镇。2019年撤消流溪镇,并入东安镇,置流溪社区)千秋田雷家塆雷氏,其字派曰:……青天云布,雨政诗行……等十六字。传为土溪雷居坪李雷氏支系。
又有祖籍为渠县土溪南阳滩雷氏,其字派诗曰:“相平荣敏,永玉元鸿。德泽普施,章扬本宗”一族。传为土溪雷居坪向雷氏支系。
这二支雷氏,传则传,信则信。但传说不作信史采用,又示不忘本本,故在此入墨,分而载之。
不完全统计,县域十九支雷氏(有庆雷家老桥中轩公后裔开派分的四小支系,此处计为一支),经数百年的迁播发展,现呈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1980年改革开放后,农村族人纷纷外出打工谋生乃至举家外迁至经济发达之地,导致农村祖居地人口锐减。据《渠县志》(1991年10月第1版)曰:渠县雷氏有17756人,排全县第11位。
渠县雷氏经数百年发展,人口倍增,瓜瓞绵绵,人才辈出,硕果累累,在前进的道路上或攻读求仕或耕种为业或经商有道或习艺谋生,勤勉奋进,光大门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