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东有个雷氏祠 缪益鹏(雷正浩宗长供稿)
这是光黄古道上的另一条古道,古道上有个驿站,叫馆驿河,它北进南出,往北进是举水,往南出是巴河,青石板铺的路面,一条不长的街,几十间木板门铺。 到雷氏祠,馆驿河是必经之路,馆驿河到雷氏祠不远,大概有七八里地,过东界岭,也叫春风岭,宋代那个苏东坡曾二次来过这里,县志里面有记载的,留下了四首关于春风岭的诗,其中“一夜春风吹裂石,半随飞雪渡关山”“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最为有名, 被后人广为传颂。过了春风岭,再过搁弓坳,下面就是雷氏祠了。
雷氏祠建在蕙兰山脚下。来到雷氏祠,你会发现这里的山是一波一波的,岭是一道一道的,大小山脉逶迤东进,卫拱蕙兰山,在山山岭岭的皱折里,有炊烟腾起来,与地气混在一起,缓缓往上爬,爬到半山腰就爬不动了,形成一团一团的山岚,漫过村庄,漫过田野,漫过一个个低矮的山头。偶尔露出的山尖,隐隐约约地在天地间晃动。一层细细的雨地从远山飘过来,树林里就有了沙沙声,只一会,天还是天,地还是地,太阳还是太阳,一道弯弯的彩虹就插在百亩堰的水库里,老人说,那是观音菩萨在水库里洗脚,那彩虹是观音菩萨的裹脚布。这就是蕙兰山,这就是雷氏祠,这蕙兰山的天你永远也猜不透,这雷氏祠的人你也永远猜不透,这不,鄂东的雷氏祠在麻城东山盐田河镇矗立了二百多年,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吟诗作对,多少乡绅显贵在这里留下了难忘的足迹,雷氏宗祠发生了那么多的事情,你猜透了吗。到东山说雷氏,就必须说说雷洪九。雷洪九是雷氏的开山鼻祖,当年落居蕙兰山脚下的时候,家境贫寒,经过几年的勤扒苦做,好不容易置了点田地,盖了个茅草房,于是托媒人跟他说房媳妇。蕙兰山南面有个叫錾子石的地方,归罗田县管辖,有一叶氏人家,家有姊妹二人,尚未婚嫁,媒人来到叶家,见到姐妹二人后,不禁惊讶,姐妹不像一娘所生,姐姐长得白里透红,细柳蛮腰,说话低声细气,妹妹长得黑不溜秋,半脸麻子,说话吭声粗气的,媒人一看,就有意把叶家姐姐说给雷洪九。雷洪九听媒人一说,心中十分高兴,便置办聘礼,择吉日良辰要娶叶家姐姐。就在叶家姐姐要嫁给雷洪九时,又有一富豪人家托媒婆寻媳,媒婆有意将叶家妹妹说给富豪人家,谁知叶家变了主意,他们怕叶家妹妹长得丑,载不住富豪人家的福气,就来了个姐妹易嫁,将长得漂亮的姐姐嫁给富豪人家,长得丑的妹妹嫁给雷洪九。为了不出破绽,叶家安排姐妹一天出嫁,办喜事的那天,姐姐出嫁的阵容十分强大,嫁妆也非常多,粮食谷物,金银财宝,骡马牲畜,就连百年过世的柏木棺材都有陪嫁;妹妹这边就冷清多了,除了几口箱子,两张桌子,几床被褥,再也没有其它的东西了。叶家妹妹上轿的那一刻,有一只白兔随着迎亲的队伍跑,叶家妹妹打开轿门,白兔滚进轿里,叶家妹妹将白兔抱在怀里,雷洪九和同来迎亲的人觉得奇怪,自那只白兔上轿后,就感觉到迎亲的轿子后面有牛跑马奔般的感觉,有金银铁器撞击的乒乓声,有“大路朝天,各走一边,财呀财呀,你跟我来呀”的叫喊声,但定眼一看,什么也没有。雷洪九回家后,觉得奇怪,跟垸下一个懂阴阳学说的人说起此事,那阴阳先生说,不得了哇,你雷洪九娶了个财白星,那白兔是叶家妹妹的化身,她身后拖的都是财富,只是你常人看不见,你要发大财的哟。媳妇过了门,妻贤子孝,诸事顺意,小日子过得十分红火,雷洪九干得越发起劲了,叶家妹妹说,洪九,这茅草屋又透风又漏雨,热天热个死,冷天冻个死,还是盖个砖瓦房的好,我看屋基就选在大屋河的北边,面像坐北朝南,从明天起,我在家里做饭,你就到垸里叫个相好的兄弟帮忙平基填土吧。雷洪九见妻子想做屋,十分高兴,天天起早摸黑,手提肩扛,不到半年时间,硬是平整出了一块闷七间的地基。这天,雷洪九又在那里挖土,只听得“嘣”地一声,后岸蹋方了,露出了两口棺材,雷洪九吓得直往后退,那帮忙的人也吓得直往屋里跑,心想雷洪九挖地基挖出棺材了,这是块死人地,做不得屋的。雷洪九胆大,入夜的时候,他拿了工具,撬开棺材,想看个究竟,待棺木撬开,他真的吓呆了,满满的两棺材银元,他叫来媳妇,看住棺材,自已用箩筐往家里挑银子,正在这时,隔壁垸里一个卖豆腐的遇见了,见此情景,说,雷洪九,你这是白来的银子,人见人有份,你要是独吞,我就报官。雷洪九从卖豆腐人的手里拿过一把铲黄豆的木瓢,结结实实地铲了一瓢给那个卖豆腐的。说道,我洪九是那样的人吗,你拿去吧。那卖豆腐的人有了钱,回家后就不卖豆腐了,拆了瓦房,做了个的台子屋,就是现在的楼房,那台子屋又叫丫角楼,直到现在还保存完好,自此以后,雷洪九就是东山最富有的人了,有了这两棺材银元,加之雷洪九和媳妇的精心打理,这雷氏在东山不但站稳了脚跟,创造出了一方天地,而且人丁兴旺,英才辈出,成为蕙兰山脚下的一支大姓。几百年过去了,世事灰飞烟灭,唯有“一出西门寨,要数桃花寨,过了东山口,就数雷洪九,三日下黄州,不走他人路”的顺口溜流传至今。
2023年6月11日,麻城市作协主席周胜辉先生邀请了《大武汉》执行主编郑因、原《楚天都市报》副总编费力、原武汉市新州区政协主席王建生、散文家任蒙一行人参观了雷氏宗祠。车刚停下,十几个男女作家从车里鱼贯而出,迎面而来的是一座气势恢弘的石头牌坊,正面上方是阴刻“江北第一祠”的字样,两边的立柱上是阴刻篆体“东山南泰奔来眼底,举水巴河注入胸中”的对联。过了牌坊,是一座横跨在大屋河上的木质廊桥,廊桥下方的河里,有一轮丈二高矮的风水轮,在水的作用下徐徐转动,清清的河水被风水轮的水壶一壶一壶地舀起来,泼泼撒撒的水随着风水轮的转动,形成一个圆圆的水圈,最后又珍珠般地飘落下来,几只白鹭在风水轮旁边漫不经心的觅食,与古色古香的廊桥相交辉映。走过廊桥,有一块绿草铺就的空地,空地中央立有一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湖北省人民政府立的石碑,石碑上刻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字样。往上便是十几级台阶,上了台阶就是一个活动广场,广场后面便是雷氏宗祠了。雷氏宗祠位于湖北省麻城市盐田河镇百亩堰村,始建于嘉庆6年(1801年)。该祠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分前、中、后三殿和鼓乐楼。两侧分别设有边室、花厅后室、耳房等,分布对称。祠内设有鼓乐楼、议事厅、香火堂和九间偏殿。明间为石柱台梁结构,次间为穿斗构架。祠立石柱20根,设天井八眼,垒石门17座。祠内雕梁画栋,人像动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祠外飞檐翘角,狮兽奔腾,气宇非凡。雷氏宗祠于1985年被公布为麻城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江北第一祠”。雷氏宗祠的建筑风格自成一体,装饰精美、巧繁结合、既有江南玲珑纤巧之风格,也不乏江北豪迈粗犷之品像,堪称是南北建筑风格结合之典范。宗祠正面用炭墨粉砌就,再描成砖状,每块砖上均绘有图案,图案广罗古典故事,亦人亦物、亦景亦致、琳琅满目、风格独具、美不胜收。雷氏宗祠的木雕也自成一格,数量多,内容丰富。鼓乐楼和中殿屏风的木雕最为出色,大多取材于中国古典文学《七侠五义》、《三国》、《封神榜》里面的故事和当地民间传说,也有图案精美的镂空穿花。这些木雕作品选材非常考究,一般选用质地细密柔韧,不易变形的树种为材料,如樟木、柏木、银杏等。其木雕层次清晰、构图精巧,形成了雷氏宗祠木雕的鲜明特色。雷氏宗祠的石雕主要采用当地的花冈岩石材。多用在廊柱、月梁、券门、栏杆、墙、柱础和台阶等地方。正门的一对石狮,口含绣球,石球在口里随意滚动,叮当作响,就是滚不出来,堪称一绝。鼓乐楼上的两根台柱,蛟龙缠绕,龙头高高扬起,龙须栩栩如生,龙鳞活神活现,神态逼真,令人啧啧称奇。更有绝者,就是前殿的石屏风上,有三字经里面倡导的诸多故事和人物,像五子登科、孔融让犁、孙敬悬梁、苏秦剌股等等,集中表现了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的重义之道。雷氏祠的陶塑五彩缤纷,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主要集中在宗祠的正脊和墙檐下、门楣、犀头和檐墙上,也有作为花窗的装饰。脊饰题材主要以龙凤、花鸟、瑞兽为造型。门楣题材多以八仙贺寿、加官进爵为创意。花窗的装饰选材更是别具一格,像年年有余、三阳开泰等吉祥图案,整个陶塑工艺精湛,构图精美,自成一格。雷氏宗祠分为三殿结构,大门进去就是前殿,前殿上方是鼓乐楼,也叫戏楼,戏楼两侧有包厢,供家族头人或尊贵的客人落座看戏,包厢左右各有边室一间,边室两边是耳房。前殿和中殿之间有石砌天井一口,天井很大,左右两边栽有两棵桂花树,碗口粗细,每逢八月,树上黄花一串一串地冒出来,清香引来了附近的女人,偷偷地折一技桂花插在头上,美得一脸的幸福。天井中间有座石拱桥,走过石桥便是中殿,中殿是族人议事的地方,也叫议事厅,议事厅上方挂有“积厚流光”的巨匾,金粉铺就,炫耀夺目,两侧有麻城清代进士余晋方撰写的对联“祠宇锁烟霞水碧山明集祥凝瑞,家声绵世泽物华人杰毓秀钟灵”的对联。后殿也叫香火殿,大殿正面供奉有雷氏宗族的列祖列宗,侧壁上挂有雷氏宗族的瓜瓞绵延图。雷氏家族做法事祭祖的时候,这里是放三牲供品受后人朝拜的地方,我是雷氏的女婿,2004年曾经参加过一次祭祖活动,上千人集聚在一起,行鄂东人最隆重的走礼仪式,有民间乐团伴奏,唢呐、二胡、京胡三弦各种民间乐器都有,走礼的人身穿长褂,头戴礼帽,走各种舞步,唱八仙歌。第一神仙噫,世间稀,头上挽着青丝,身穿皂罗衣,脚踏乌云梯,那神仙,那神仙便是汉钟离;第二位神仙噫,无可比,自幼坏了一条腿,葫芦腰间系,拐杖常不离,那神仙,那神仙便是铁拐李;第三位神仙噫,年寿高,倒骑驴儿上云霄,渔鼓咚咚响,简板喳喳叫,那神仙,那神仙便是张果老……。三殿两侧的耳房随大殿的位置层层递进,每进一层有天井一口,既可采光也可透气,精巧的工艺令人瞠目结舌,就是那天井出水口所垒的石头都是石匠精心雕凿过的,你不得不为当时石匠的工艺折服。
雷氏祠修建到现二百二十余年了,门前那棵雪松可以作证,嶙峋的树身伤痕累累,一根碗口粗细的枯枝在垂掉下来的绿叶中伸向天空,颤颤巍巍,诉说着苍桑世事,可以看出,雪松已经佝偻苍老了。雷氏祠在清末民初还作过一次大的修缮,从外墙斑驳的彩绘上可以看出,有洋枪洋炮,坚船利舰的图绘,这说明西洋文化已经渗透到古老的东方家族文化了。其实,雷氏祠自从修建的那天起,就已经成为鄂东先进文化的代表性产物。风雨二百年,雷氏祠在蕙兰山脚下也经历和见证了很多重大事件。一九二七年七月,地霸雷金南、刘青斋在盐田河东界岭成立了反革命武装——董事团,雷金南任团长,刘青斋任付团长,与当时蔡庆福、蔡良和、刘凤娥领导的东界岭区农民协会对抗。七月下旬,董事团纠集八百多人攻打东界岭区农会,农民义勇队集合一千二百多人, 在蔡庆福的领导下,手持鸟枪、土铳、刀矛与董事团迎战于潭溪河,战斗从太阳出山打到太阳落土,打死董事团十四人,缴获各种武器一百多件,活捉董事团付团长刘青斋,游乡后处以死刑。地霸雷金南逃往麻城,向伪县长叶开寅求援,叶开寅令第一保安团董郑渐逵(木子店人),借一个连的兵力给雷金南,加上原存的溃兵,组成清乡团,自任团长,卷土重来,大肆捕捉农民协会干部和义勇队队员。由于叛徒的出卖,有近百名义勇队干部被捉,有一千二百多人被罚款,罚款银币达二万多元。由于雷金南纠集清乡团对盐田河农民协会进行疯狂的镇压。使盐田河区农民运动处于低潮。省特派员崔威调回武汉,中共麻城县特支派来的黄兴才、曾赛菊调回麻城,只有盐田河籍原在武汉读书的进步学生,中共党员蔡庆福、刘国清和在当地发展的女共产党员刘凤娥坚守本地,转入黄冈境内,仍以盐田河地区工作组的名义从事地下活动。一九二九年三月,蒋桂战争爆发,原驻麻城桂系部队全部撒离,中共麻城县委抓住这一大好时机,领导全县武装力量把革命推向高潮。原在盐田河工作的曾赛菊仍被派回盐田河,很快与蔡庆福、刘国清、刘凤娥接上了关系。同年七月中共麻城县委乘红十一军三十一师先后粉碎蒋介石发动的“罗李”、“鄂豫”、“徐夏”等三次会剿的伟大胜利,又增派曾赛菊胞兄曾耿呈来盐田河区工作。一九三0年三月,冈(黄冈)罗(罗田)麻(麻城)三县特别支部在罗田丁家套成立。东界岭党组织在三县的领导下,于一九三0年三月下旬在雷氏祠正式成立东界岭区党支部,当时支部有党员七人,蔡庆福任党支部书记,同年东界岭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刘国清任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就是那一年,盐田河第一个党支部成立,为鄂东埋下了红色的种子。长河漫漫,岁月如烟,蕙兰山上的兰花铺天盖地地开放,那鹅黄带着点点腥红的花瓣,像一个新生儿的舌苔舔着大地,感恩大地给它带来的年复一年的生命。雷氏族人之所以能够在蕙兰山脚下繁衍生息,创造出灿烂的家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中一块绚丽的瑰宝,自然有他们的生存法则,他们尚学,创新,不但追求也许是雷氏家族的生存秘籍。在雷氏家族里,雷松涛就是尚学的代表之一。那年,雷松涛16岁,正在雷氏祠后面的冲里犁田,他刚架好了牛,就遇上了一群人追撵一位身穿洋服,头戴礼帽的年青人,雷松涛二话没说,将自已的衣服脱下来,叫那人穿上,扮成自家的兄弟,拿把镰刀砍田岸,自已穿一条短裤,打着赤膊犁田,巧妙地救了那人一命。待那群人走后,那年青人将雷松涛带到县城,送他进文庙小学读书。雷松涛真是个读书的奇才,四年功夫,读完了小学至高中的课程,21岁那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武汉中华大学。30岁任麻城县参议、教育科长和财政科长,那时的科长就是现在的局长。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日军出动飞机轰炸白果,雷松涛将白果小学迁至盐田河三星杨森垸,面向全县招生。1939年春,学校更名为私立白果中学,招收初中2个班,学生100名。那年秋天,学校迁至盐田河雷氏祠,初中、小学同时招生,初中名为白果私立中学,小学名为雷氏祠小学。民国二十九年秋,奉鄂东专署专署令,私立白果中学和木子店汪子弼创办的私立龙潭中学合并,改名为“湖北省联合中学鄂东分校麻城分部”,校址设在龟头河程氏祠,并校后改为公办。民国三十年学校更名为“麻城县立初级中学”,雷松涛聘任为训育主任。民国三十二年,雷氏祠小学迁至盐田河三合垸周氏祠,更名为“东河国民小学”。雷松涛治学严谨,校风、教风、学风良好,在雷氏祠开办初中时,曾向青少年进行爱国抗日教育,有一批学生毕业后,弃学从军,奔赴全国各个抗日战场,在麻城影响很大。麻城县志和麻城教育志里,雷松涛和木子店的汪子弼同被誉为麻城初级教育创始人。在历史的长河里,二百年也许好短好短,仅为长箭射出之一霎,但长箭既出,就没有回头之时了,也许再过二百年,二千年,现代科学技术会把人类带到一个崭新的世界,但雷氏宗祠定会历久弥新,愈发折射出人类智慧文明的光辉,让人记忆,让人怀念。
作者简介: 自业余从事文学创作以来,出版发表过小说二百余万字。其中中篇小说《良民百姓》被《中华文学选刊》转载。短篇小说《穿山镜》被《传奇文学选刊》转载。小小说《牧牛少年》等二十余篇被《小小说选刊》转载。另有作品《劈》、《长夜难眠》、《最怕领导》分别被《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双年选》、《2002小小说选刊精华本》、《世界华文幽默小说选》收录。2020年小小说《一个叫山妮的女人》、《劈》、《牧牛少年》分别被加拿大英文版《新编中国小小说选集》三卷本分别录入卷一和卷三。并由加拿大卓识学者出版社正式出版,由亚马逊通过国际网向全世界发行销售,三卷本将进入欧美主流读者市场。获各级文学奖二十余次,其中短篇小说《六月六》获世界华人、华文第二届冰心文学奖。有作品集《牧牛少年》《六月六》《乡都歌谣》《太阳升起的地方》等多部作品问世。2012年被湖北省文化厅授予“群文特殊贡献奖”,有作品翻译国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