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宜宾邓相雷氏起源探寻 长久以来,四川宜宾邓相雷氏家族各支系一系一本雷氏族谱,或是印刷本,或是手抄本,由于书写文体和书写格式的原因,大部分人都不能看懂其中的文字,更无从知道我们邓相雷氏的起源,只是依稀的从老一辈口中传下来:“我们宜宾邓相雷家是从湖广上川来的,来自于湖南省麻城县孝感乡”。近段时间随着于雷氏各系宗亲交流的增多,我越发觉得搞清楚宜宾邓相雷氏来源的必要。故细细研究了一下放在柜子里发黄了的族谱,并把古文翻译成白话,以供宜宾邓相雷氏子孙阅读、参考、研究。 所谓历史,就是依照已有的文字记载和出土文物,用现在的语言把它解读出来。宜宾邓相雷氏没有出土文物,只有雷氏上川来安葬后前几代人的几块墓碑,有些墓碑上字迹已经模糊,所以这次翻译更多依靠文字记载。我所翻译的雷氏族谱,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成书,道光三年(1821年)重刊,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由雷国宦手抄并由雷国宦予以补充。 宜宾邓相雷氏起源于江西潘阳小雷岗人—雷焕(即族谱上所称的焕公),西晋武帝(即三国演义中司马懿之孙司马炎)时期由于雷焕发掘出太阿与龙泉两把宝剑,被当时的朝中司空(官名)张华举荐为豫章(今江西)丰城县令(当时的官员选拔制度为举孝廉—即通过别人推荐做官,不像现在的公务员考试),焕公当政期间“施仁政,废霸道,谦和待百姓,廉洁抚民怨,宽厚感民心”,通俗地讲就是一个好的地方官,因而被当地人感恩戴德(值得我们后辈效仿),建立祠堂,长久地享受当地人香火的尊崇和祭拜。 雷焕就这样在古江西丰城县一带一代一代地繁衍下来,(之后发展状况省略,各个网站和帖子都有关于焕公后代的详细记载)。 特别说明:由于古代男尊女卑的地位,关于妻子的称呼都是姓后面加某某氏,而没有具体的名字,如罗蓉在族谱上就记载为罗氏。 历史长河源远流长,雷氏子孙生生不息。从西晋开始,到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一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宋真宗时期,一个叫雷五七的人出生,雷五七长大后娶孙氏,后生一子雷千一,此雷千一,便是族谱上大名鼎鼎的千一公。历史的脉络至此豁然开朗。千一公,江西雷焕第二十二代孙,湖南雷氏后世开派始祖。原籍江西南昌府丰城县会昌乡镡舍,以武功莅任中央禁军侍卫司驻衡山指挥使(官名),正二品。宋景佑三年(1036年)生,政和六年(1116年)卒于官舍(就是现在所说的单位上),葬于上班所在地古湖南衡山(今湖南衡东县新塘镇雷市村)。千一公即从江西搬迁到湖南后的第一代(这种搬迁时工作单位的变动所致)。 雷千一共生七子,从长到幼依次为雷云元、雷云克、雷云先、雷云光、雷云倪、雷云竞、雷云亢,其中三到七子,以翊戴功,均调正千户(军功名)。长子雷云元也因进士及第,官居府尹。可谓一门缙绅。 雷氏后代各支系复杂,鉴于时间的仓促和资料的不完成,这里单说雷千一第六子雷云竟。云竟字忠义,由千一公娶徐氏所生,生于宋元丰四年(1081年);雷云竟原配李氏,后续娶张氏,张氏生三子,从长到幼依次为雷道祯、雷道详、雷道祺;长子雷道祯,世袭其父雷云竟千户军功,雷道祯娶赵氏生四子,从长到幼四子依次为雷添锡、雷添禄、雷添福、雷添寿;长子雷添锡,居湖南古耒邑兴业古塘,娶陈氏生二子,依次为雷正有,雷正通;次子雷正通,字汝达,家住湖南古竹节冲,雷正通娶欧阳氏生五子,从长到幼依次为雷世昌、雷世文、雷世良、雷世善、雷世忠;至此,先前的翻译告一段落。 从族谱上无证可考,但是却明确记载有:从雷正通以下,宜宾邓相雷氏开始按照一首诗句来给自己的后代编排字辈,这首诗歌是这样写的:世友子彦孙,和宽孟仲兴,文明日光大,毕贵显朝廷,相国维贤秀,超群启善良,端方存典礼,伦纪永昭彰! 至此,四川宜宾一支雷氏宗族,湖南耒阳一支雷氏宗族,都可以从这个诗句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字辈,我们也就从这个诗歌字辈中开始讲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