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雷氏网

 找回密码
 加入雷氏家园

微信扫码,快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姓氏研究专著《中华雷氏姓源考》公开发行 ◆雷氏宗亲网文章发布指南 ◆致关注我(本站小编)的宗亲的一封公开信
中华雷氏网 雷氏门户 雷氏起源 查看内容

雷映松 | 写在《中华雷氏姓源考》发行之后

2022-1-26 16:50| 发布者: 雷旭| 查看: 1997| 评论: 0|原作者: 雷映松

摘要: 写在《中华雷氏姓源考》发行之后---雷映松 追根溯源是每位谱学爱好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因为我对“雷”字的热爱,我也迈进这个行列并加入《雷氏溯源学习交流微信群》,享受探索姓源带来的乐趣。同时也参与到全国雷氏各 ...

写在《中华雷氏姓源考》发行之后

---雷映松

追根溯源是每位谱学爱好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因为我对“雷”字的热爱,我也迈进这个行列并加入《雷氏溯源学习交流微信群》,享受探索姓源带来的乐趣。同时也参与到全国雷氏各种各样的QQ群、微信群进行交流讨论,然而在交流讨论中,很多人都乐此不疲、津津有味地讲自己源出某圣人、某帝王、某名达之后,鲜有人谈及自己的祖宗是平民百姓。这让我很惊诧,若人人都是贤达显贵之后,不知道那些小老百姓的后代哪去了?原来这是中国人特有的面子文化所致,为了一窥到底,在雷献民、雷养、雷伙生、雷进高、雷弯山、雷寅威、雷茂荣、雷长春、雷贞明、雷秋稔、雷在伦、雷旭、雷学斌、雷学阳、雷在柳、雷伟泽、雷丰元、张天罡、王小英等人的鼓励与支持下,我有了写本小册子的冲动。于是,我煞费苦心的搜集最原始的素材,我将搜集的资料分为三等。造像碑题、考古发掘等物证及先秦文献资料等列为第一等,是优先参考的依据;两汉至唐代的文献资料列为第二等,是次要参考依据;宋、明、清代及其的文献资料列为第三等。

同时我又深知追溯得姓始祖与众不同,稍不留神,写出的东西就会被雷死、淹死。于是,在入笔构思上努力做到四点:一是不涉及具体的某支系支脉,仅限于围绕字,在宏观层面上从各时期文献资料选材入墨,搜录的范围泛而广。二是不带观点入墨。溯源得姓始祖,历来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有此因,我自然是不能凭个人爱好为雷姓找个共祖入墨。三是忠实原著入墨。将不同时期各籍中有关雷得姓受氏的描述,依书籍出现的先后,顺次摘抄下来,通过比对,让读者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当然呢,这方面在书中已有所体现,兹不赘述。四是采用志书布局之法入墨。好的布局犹如穿衣穿裤,衣着得体,让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书的章节布局如出一辙。

又为体现本书具有我主张的所谓工具书特色,在章节布局上,彼此独立,互不串联,各取所需。因此,任何一个章节,它涵的信息量非常非常强大,所引用的文献资料也是很多的,这利于谱学爱好者围绕某一主题进行深耕细挖。这几方面的主张在书的《概述》中有所涉及,此处不表。

为突出以上几点构思,全书所查证的各种文献资料千余册之多,很多古文献资料市面上很难寻觅,这都得益于雷献民宗长从国家图书馆传出。我虽不才,但能够从千余册的各种文献资料中将雷姓溯源方面的说法依时间出现的先后顺次疏理出来方便姓氏爱好者查阅,也是有益的,这方面,在书的《后记》中有所体现。

最后,我想坦诚布公的是:这本书基本上是《雷氏溯源学习交流微信群》诸位宗贤平时交流讨论、专题研究的成果。雷伙生曾讲过:“将我们群内宗贤们交流讨论的东西,整理一下,就是一篇很好的溯源材料。”同时,为实现雷旭宗亲曾说过的一句话:“哪一天,有我们群自己出版的书就对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自私地将宗贤的成果窃为己有,于是乎,作者为雷映松的《中华雷氏溯源考》这本书面世了,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我对“雷"字爱得深沉。

 

2022年1月26日



难过

高兴

感动

愤怒

搞笑

无聊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联系站长|手机版|关于雷氏宗亲网|中华雷氏网『leishi.org.cn』 ( 蜀ICP备17004049号-13 )

© 2010-2015 雷氏伟业  建议使用IE8[点击下载]以上浏览器   GMT+8, 2025-4-3 11:22 , 处理时间:0.483161秒, 40次请求 , Gzip On.

Design by 雷氏伟业 @ Discuz! X3.5 --【中华雷氏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