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雷氏网

 找回密码
 加入雷氏家园

微信扫码,快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姓氏研究专著《中华雷氏姓源考》公开发行 ◆雷氏宗亲网文章发布指南 ◆致关注我(本站小编)的宗亲的一封公开信
中华雷氏网 雷氏门户 雷氏族谱 查看内容

太湖县雷氏名门皇御“太史第”

2011-8-17 20:06| 发布者: 雷伟泽| 查看: 25744| 评论: 13

摘要: 太湖县雷氏名门皇御“太史第” 时间:2010-09-18 16:50来源:网络收集 作者:刘辉 赵国勤 点击: 105次    在太湖长达1500多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人才辈出,英豪迭翠。 打开不同时期的太湖县志,写满的尽是感天动 ...
太湖县雷氏名门皇御“太史第”-3

不仅如此,而且还通过雷縯祚本人给皇帝的一些重要奏折中更可以看出他忠心为国、肝胆为民、兴兵除恶、安定天下的一片爱国情怀和一腔热血雄心。据民国版《太湖县志》记载:雷縯祚在《请蠲并增防剿贼疏》一文开头说:“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臣雷縯祚奏:为臣乡寇患已极,饥民相食堪怜。仰祈圣明速赐赈援,以固祖陵唇齿,以护陪京咽喉事。”在《请安东民疏》一文中说:“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今升山东武德兵备道佥事、臣雷縯祚谨奏:为东省当以安民为首务,微臣唯有报主之实心,谨陈施为次第,仰恳圣明大赐蠲缓,以救遗黎。”在《拨乱反治疏》奏书中写道:“整饬武德兵备、督理水利屯田马政兼管粮饷、山东按察司佥事、臣雷縯祚奏:为天心有转泰之机,人事当尽拨乱之道,敬陈四端,以备圣明采择事。”在《练兵实著疏》一文中写道:“谨奏:为谨呈练兵实著,恭请圣裁,申饬实行事。”
据《太湖县志》(民国版)卷十七“选举志一•进士”条目记载:【清】康熙五十七年戊戍科汪应铨榜:雷天铎,官翰林院庶居士,寄籍罗田。有传。而“举人”条目记载:【清】康熙五十六年丁酉科:雷天铎,湖北榜。而“岁贡”条目记载:康熙四十七年戊子:雷天铎,有传。
据《太湖县志》(民国版)卷十九“人物志一•儒林”条目记载:【明】雷天铎,字四闻,号容斋。崇正(祯)丁丑年,流寇陷太湖,绵祚(天铎之曾祖父)死义,康声(廷对之子、天铎之父)被虏入楚,遂籍罗田。天铎时年十二,遍书“太湖人”三字于卷端,刻苦自励,由康熙丁酉乡荐,戊戍成进士,读书中秘。散馆后,来太湖,修宗谱,葺家庙,命三子彬居焉。生平正直自持,有以干谒请者,严词谢绝。从游者屦满户外,以身作则,多所甄就,一时称为“容斋先生”。
据《太湖县志》(乾隆二十六年版)和《雷氏家谱》记载,迁湖二世祖雷省中(即雷虩),明洪武中由荐举授太湖儒学训导,民号“学博公”。 据《太湖县志》(民国版)卷十七“选举志一•贡生”条目记载:明朝天顺年间,四世祖雷復,贡生,任山东德平知县,湖广麻阳知县,宽厚御民,居家端介。明朝嘉靖年间,八世祖雷忭,万历拔贡,敕授文林郎,任浙江景宁知县。据《太湖县志》(民国版)卷十八“选举志二•仕籍”条目载:九世祖明朝雷士迪,任广东电白知县,有善政,民德之。十世祖除雷縯祚中进士之外,还有其兄弟雷永祚中举人,曾任江南徐州学政,后任高唐州知州。据《太湖县志》(民国版)卷十七“选举志一•举人”条目记载:【明】天启四年甲子科:雷永祚,官浙江杭州府推官,诰封奉直大夫。又据其“岁贡”条目记载:【清】康熙元年壬寅癸卯至已酉停贡:雷宜祚,有才未达,知者惜之。十二世祖雷康生例赠翰林院庶吉士。十三世祖雷天铎,康熙年间进士。十七世祖雷承焕,奉宪谕办理军务,钦赏五品顶戴。雷承联,恩赐修职郎,钦赐“七叶衍祥”匾。十八世祖雷光奎光绪乙亥制“荐辟”中书科中书,诰封奉直大夫,晋赠中宪大夫,乡谥孝刚,邑志称“征士公”,民国黎元洪总统为其题匾“三族归仁”。现在江西鹰潭市市委农工部和市政府农办、新农村建设办任要职的雷逢约是“太史第”的太湖雷氏第二十一代传人。
浓墨重彩的百年辉煌
巡走在饱经三百年风雨沧桑的“太史第”,细看着宅内的厅房楼阁,端详着门窗的精雕木刻,凝望着宅院的一砖一瓦,心潮澎湃,思绪万千,这不仅对雷氏家族乃至世人来说,都会深为“太史第”曾经孕育的辉煌而倍感荣耀,都会深为从“太史第”历朝历代走出的众多文官武将而倍感欣慰。
也许正是雷氏家族在历经三百余年风雨兼程中,有着一种敢为人先的宽怀胸襟和开拓精神,有着一种智为人先的虚怀若谷和聪慧之心,才蕴含着270多位秀才、举人、进士的艰辛与荣耀,承载着太湖雷氏在明清发展进程中的苦难和风光。
也许正是雷氏家族世代相传的“书香门第”,才积淀了雷氏家族乃至太湖象金子一般永远闪光的厚重历史和文化。据了解,“太史第”在民国年间共藏有书籍13书柜,由第十九世祖雷元掌管,这些十分珍贵的书籍在解放前夕除赠给外姓一部分之外,剩下的13担书籍在文革期间全被当时生产队领导强行以每斤二分钱的价格当做废纸卖给了供销社。如今可惜的是雷氏藏书除家谱之外已经全部失传。然而,可喜的是,“太史第”整体建筑经受住了1958年大炼钢铁时熊熊炉火的考验,依然保存完好,风貌依旧如故。更为可喜的是,“太史第”留下丰厚的历史文化在世人的视线中永远也不会凋零,在人们的记忆中永远也不会失落。
回首往事,历历在目;放眼未来,策马扬鞭。如今,雷氏家族在“太史第”历经十五代的繁衍发展,现有人口300余人,一脉相承的大部分雷氏后裔依恋居住在“太史第”附近,还有少数族人已迁居本县城西乡以及江西、湖北、陕西等地,共同生活在一个和谐兴旺的社会。
记者站在“太史第”门前,静心伫立,细心凝视,忘不了的是那些尘封已久的往事,抹不掉的是那些难以忘怀的印记。
屋旁,百年的古樟暖春已开始吐出新芽,飘出一缕芳香;宅前,小桥流水长年叮咚流淌,流出一种活力;院后,迭翠的青竹竞相掩映,长出一遍新绿。
“太史第”就像一艘装载着满舱文化瑰宝永远搁浅在花亭湖畔的古船,久久地停泊在乡野一隅,静静地等待着每一位过客倾心地欣赏它、品味它......
 

123

难过
7

高兴
2

感动

愤怒

搞笑

无聊

刚表态过的朋友 (9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雷进忠浙江杭州 2017-11-20 15:39
我老家是太湖县的.
引用 雷钬杰 2013-5-4 08:48
太湖县在什么城市边?
引用 雷克松 2012-9-24 11:39
很欢迎各位到那做客
引用 雷克松 2012-9-24 11:35
正是我家,我家现还居住在那里
引用 雷延安 2012-9-21 12:18
我老家是太湖的,现居安庆,高兴ing
引用 雷文生 2012-6-7 16:04
回過老家二次,看了文章才知道祖先的光榮事蹟,下次回太湖老家探親時可要仔細拜訪。
引用 雷晨 2012-5-12 22:30
我4.7日去过一趟太湖花亭湖畔,但不知,“太史第”在此,下次一定去看一看。
引用 雷云彬 2011-12-12 13:42
支持宗亲们搜集
引用 雷云彬 2011-12-10 13:43
支持
引用 凡间 2011-9-23 10:05
我曾祖父叫雷文益,也是从太湖县过来的,我叫雷飞,家在安徽宣城旌德县QQ597528094,我们这边的雷搞的也有声有色!
引用 宁静のの致远 2011-9-12 10:06
今日是中华民族传统中秋团圆佳节之际,祝全国全球华人与雷氏宗亲节日快乐!全家吉祥幸福!四川武胜雷德明(秀明).
引用 宁静のの致远 2011-8-17 22:45
藏在太湖未知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五年前只知雷寅祚部份事绩,而今加深了解到太湖雷氏的感人事迹,十分感谢刘辉、赵国勤两记者的报导!四川武胜雷德明(秀明)。
引用 雷新 2011-8-17 22:26
支持宗亲们搜集更多的资料让我们了解家族精英的情况。

查看全部评论(13)

联系站长|手机版|关于雷氏宗亲网|中华雷氏网『leishi.org.cn』 ( 蜀ICP备17004049号-13 )

© 2010-2015 雷氏伟业  建议使用IE8[点击下载]以上浏览器   GMT+8, 2025-4-4 06:41 , 处理时间:0.161777秒, 40次请求 , Gzip On.

Design by 雷氏伟业 @ Discuz! X3.5 --【中华雷氏网】

返回顶部